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毛蕊  马克  倪妮 《旅游纵览》2012,(4):6-12
<正>色彩被称为城市的"第一视觉",也是构成城市文化个性的基本条件。城市的色彩关系一个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品位。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看看城市的色彩,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和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这句话的深层内涵是:因为每一种色彩都可以代表一个丰富的含意,而城市的色彩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魅力,一个民族的审美智慧、艺术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2.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从树木的灌水与排水、树木的施肥和树木的病虫害防治三个方面探讨了自己对公园树木养护管理的一点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33.
<正>2011年9月底,位于武昌的东湖和沙湖将通过人工运河连接起来,楚河、汉街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面前。不久的将来,东湖、沙湖、南湖还要与长江连通,大东湖生态水网正在编织,"梦里水乡"的梦想已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我对"三湖连江"有着特别的情愫。不满足于听听而已2000年9月26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王生铁在省委宣传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专题讨论怎样弘扬荆楚文化的问题。我时任省委办公厅综合  相似文献   
34.
赵志军  贝云 《中华遗产》2009,(10):32-45
位置图与简况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东北,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1973年开始发掘,面积约4万平方米,叠压有4个文化层,出土了7000年前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重要遗址之一。  相似文献   
35.
马丁·麦乐西与美国城市环境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丁·麦乐西教授是美国著名的环境史学家,曾经担任“美国环境史学会”(1993-1995年)、“公共史全国委员会”(1992-1993年)和“公共工程历史学会”(1988-1989年)的主席。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基础、概念界定、功能发挥以及具体的历史研究成果等方面介绍了他的城市环境史成就。第二部分是作者对马丁教授的访谈,他就城市环境史与农业生态史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关系、技术在城市环境史中的作用、环境正义运动的性质等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另外,本文在注释中附有朱尔·A·塔尔教授对相关问题的简要回答。  相似文献   
36.
刘浩 《山茶》2009,(6):30-30
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这里雪山冰川众多,草原湿地丰美,湖泊星罗棋布.为三条大河提供了充沛的水源。然而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当地人类生产活动的增加.这里的冰山、雪山逐年萎缩。  相似文献   
37.
被称为"百兽之王"的古老物种老虎濒临绝迹时,1986年1月7日,国家"濒管办"在东北虎的故乡,完达山脉虎峰山脚下的一个山沟里,建立了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简称"中心"),从世界各地调来8只纯正东北虎,迅速地开始拯救东北虎,用了22年时间,繁育成如今的800佘只野性十足的种群。令人惊奇的是,22年与猛虎日夜相伴、成就这项跨世纪救虎工程的竟是几代温柔漂亮的女性为主的养虎群体,她们演绎了许许多多"美女与猛兽"的故事。  相似文献   
38.
18世纪中期以来新疆奇台人工绿洲开发下的人地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历史文献和野外调查方法分析了18世纪中期以来奇台人工绿洲的开发活动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奇台县人工绿洲开发活动始终以农业为主,所以,本文研究人工绿洲发展以耕地变化为主。18世纪耕地呈点状形态沿北部泉水和南部河流分布;19—20世纪40年代末形成两片灌区,即南部河水灌区和北部泉水灌区;以后耕地扩张,在平原区广泛分布,南部仍是河水灌区,中部和北部则发展成纯井灌区。人工绿洲开发过程中的人地关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20世纪40年代末,人工绿洲发展与环境相对协调时期,"以水定地",人工绿洲发展与环境之间相对协调;第二阶段,20世纪50—70年代,绿洲人地关系发展失衡时期,表现为耕地迅速扩张,灌溉水源不足,水土利用矛盾突出,经营粗放;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地之间脆弱平衡形成时期,绿洲内外环境的脆弱性都增强。研究认为可持续的水土资源管理、水资源利用技术和富有弹性的生态系统重构技术是奇台绿洲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9.
秦汉时期养马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养马技术的进步。而秦汉时期的相马术较之先秦时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养马技术进步的标志之一。东汉时人马援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创立的相马骨法取代了其它的相马方法而日渐流行。良种马的引进和繁育对于促进汉马的改良无疑是一大进步。新饲草的引进,对饲料精细加工和精粗并用,采用分槽单养,夜间加喂,注意马匹的使用和保护,以及医马技艺的进步和马匹去势术的盛行,都标志着马匹培育和饲养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40.
高邮龙虬庄遗址史前人类生存环境与经济生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高邮市龙虬庄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中出土的哺乳动物(如家猪、家犬、麋鹿、獐、梅花鹿等)和水生动物(如龟、鳖、鲤鱼、青鱼、丽蚌、裂齿蚌、田螺等)的残骸、炭化稻米和文化堆积层中的水稻植物蛋白石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果;该地区史前人类的生存环境为芦苇丛生、水草茂盛、水网发达的河湖沼泽湿地平原环境,气候温暖湿润,当时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出2℃左右;史前人类居住在河边湖滨的平地上,从事捕捞狩猎、家畜饲养和水稻种植,并且从早期到晚期,完成了水稻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转化,稻种已从原始栽培稻突变为栽培稻,水稻的种类为粳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