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6篇
  免费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面对复杂的城市问题,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往往束手无策,交叉学科的研究是近年来城市问题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特别是随着GIS的发展,借助GIS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城市现状分析和预测将是城市学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以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为例,借用经济学供需基本概蓬和分析方法,结合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和GIS技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城市用地供需度的概念,并从它们与区位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用地结构,探讨了GIS在城市用地结构分析与辅助用地调整方面的应用,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们对新技术条件下传统研究方法革新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2.
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变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许月卿  李双成 《人文地理》2005,20(1):117-120
本文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及其模型,计算了1978-2002年我国逐年的人口重心和社会经济重心,得到人口重心和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变轨迹,分析了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并对人口重心和社会经济发展重心的动态演变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93.
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是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在不同的地域和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和城市旅游发展的行为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和多种模式。本研究总结了和研究了旅游城市化、都市城市旅游、环城游憩带、旅游与城市转型、旅游城镇的衰落等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并建立城市旅游与发展的一般反馈模型,找出导致城市发展和城市旅游发展非线性特征的内部结构。研究表明驱动城市旅游增长的正反馈结构力量不够大,而旅游和城市增长引发的负反馈机制在短期内就会蓄积力量,限制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增长。城市旅游政策只有预见并避免这些限制性结构,同时加强正反馈才能达到长期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4.
1982-2000年中国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2-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反映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具有较大的变化,但其在时空上分布具有其特点:在时间上大学、高中非义务教育人口增长速度呈加速趋势,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质和量的明显改善;在空间上具有南北、东西发展差异,以东西差异为主,东西地带性差异比南北地带性差异大,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空间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南北差距的收敛速度快于东西。在运动趋势上,1980年代受教育人口的运动趋势与经济运动方向一致,1990年代出现受教育人口的运动趋势与经济运动方向在南北方向一致,而东西方向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5.
徐浩 《史学集刊》2015,(1):27-39
英国中世纪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在中世纪中期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和中世纪晚期人口城市化是否出现逆转等问题上,经济史与经济社会史、社会经济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研究范式的差异是导致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经济史学家所主张的英国中世纪中期城市人口不足10%以及在中世纪晚期城市变化性质方面的悲观论和乐观论都是片面的。而经济社会史和社会经济史所主张的同时关注小城市,并在此基础上所揭示的中世纪中晚期的城市人口比例以及对中世纪晚期城市持有的综合辨证的态度,是近几十年来英国城市史研究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更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96.
都晨 《民俗研究》2012,(3):120-128
选取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年画运动中木版年画作品的创作和民众接受情况的分析,探讨木版年画发展中国家意志、艺术创作者、接受者和文化之间的结构与能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志选 《福建史志》2012,(5):21-22
根据福建省有1亿多亩山地和相当于福建陆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近邻海域的客观自然条件.1981年,省委常务书记项南提出:“福建要翻身、大念山海经。”从此.省委重视发展“山海”经济.调整福建农村经济结构.走上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998.
程念祺 《中华文史论丛》2012,(3):383-393,401,402
《資治通鑑》據《魏書·食貨志》,將北魏采納實施李沖三長制的時間繫於太和十年(486),又强調去年,即485年北魏實行的均田制"恒計見口",並不是一種重複記錄。北魏立國之後,均田制實施之前,已在中原以外的大部分地區,逐漸實行了類似三長制的戶口和賦稅制度。均田制是北魏國家在遍佈塢壁的中原地區實行的類似三長制的戶口和賦稅制度,以取代宗主督護制。均田制實施後,北魏大部分地區的戶口和賦稅制度形式上已趨於一致。李沖三長制乃是在此基礎上,"混天下一法",將這些業已在北魏大部分地區實行的制度"明令頒佈,使它一般化"。  相似文献   
999.
清初两湖地区尚属地广人稀,但湘南大部却因为田土开发殆尽而出现了人口过剩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地方的传统农业经济和造成了民食之困,湘南因此成为两湖最早引种玉米、甘薯等高产旱地粮食作物的地区,但这种人地紧张关系也在客观上刺激了该地区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清中期以后,上述两种作物的广泛种植,使湘南的民食之困得到有效缓解,人口亦出现了高速增长,这些都有力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再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受人口压力所迫而以"使用劳力"方式为主的经济发展,并没有普遍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因此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00.
陈畅 《中原文物》2012,(3):43-47
根据内蒙古崞县窑子墓地的随葬器物,该墓地可区分为3个墓区。3个墓区又可聚合为北区和南区,这两区在葬俗、随葬品、社会分层等方面存在对立关系;由墓地形态和墓地分层推知,墓地死者的人们共同体呈分层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