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清末广西迁移省会问题,从广西巡抚林绍年与两广总督岑春煊出于筹办桂越边务考量,联名奏请迁省南宁,至清廷中枢忧于革命党边境起事,酝酿迁省梧州以控驭边局。后任巡抚张鸣岐权衡厉害,复请迁省南宁,但之后边局稍缓,张即一反前说,坚决反对广西咨议局的迁省议案,反映清政府各方在迁移省会问题上思虑多有不同。清政府上下看似同心,实则各人各有盘算,人事相互纠葛,以至问题长期筹而不决,相关问题甚至延续至民初。  相似文献   
72.
本文考察了北朝省寺台政务及人事运行机制,认为从秦汉卿制发展而来的北朝诸寺机构,与尚书省、御史台及其它机构间建立起了一套相互配合、相互掣肘的政务运行机制;机构的人事控制已完全收归中央。而且经过北朝改革的诸寺体系,已经为唐代六部和寺监在职能上分工配合,在人事上互不统属,在政务上相互承接的体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鲁迅与现代评论派冲突的余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桑兵 《近代史研究》2000,11(5):71-93
导致1927年厦门大学国学院解体的两大内因,即因缘北京大学而来的鲁迅与所谓现代评论派的冲突,以及国学院与校长林庆及理科的过节,虽有各种复杂的人事纠葛与性格冲突,本身并无政治上实质性的大是大非,不宜单从鲁迅一面立论,将冲突各方推向反面或视为异类。不过,跳出具体的个人恩怨,此事蕴藏着那一时期中国政治与学术重新分化组合的征兆。面对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五四以来笼统的政治派分进一步分解,学则在意见分歧中走向各执一端的狭境。  相似文献   
74.
张志良 《世界》2003,(5):46-46
瑞士政府只设7个部,即:外交部、财政部、经济部、司法警察部、内务部、运输及能源部、军事部。由于政府要管的事情很多,因而除外交部外,各个部实际主管的业务远远超过文字表面所包含的内容。例如军事部,除主管国防事务外,还要管理民防和体育两项大事。  相似文献   
75.
从修筑同蒲铁路看阎锡山其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2月阎锡山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同年4月他便成立了山西省政设计委员会,自任委员长,并编制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修筑同蒲铁路则是该计划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在这一年的10月,他便着手筹划兴建同蒲铁路。  相似文献   
76.
<正>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党代会后召开的一中、二中全会一般是做人事方面的安排,而七中全会则是为下一届党代会做准备。这中间的中央全会,则有针对性地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四中全会,正是两次党代会的中间节点。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至1927年五大召开,6年内共召开了5次党代会。中国共产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建立了中央委员会,但由于战乱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无法召开中央全会。直到1928年中共  相似文献   
77.
自1933年起,国民党海军将领欧阳格麾下的电雷学校在蒋介石本人的全力支持下,短短几年间已迅速成长为民国海军中一支最新锐的水上武装力量。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却又迅速抛弃了这支自己亲手扶植起来的嫡系海军,甚至将欧阳格本人革职查办以至最终裁决其死刑。欧阳格及电雷学校势力起伏兴衰的背后除了隐藏有海军内部派系斗争的潜流外,亦受蒋介石当时海军人事处置策略变化的直接影响。透过对欧阳格案始末的详细梳理来分析抗战前后蒋介石对民国海军建设与人事布局的政治考量,还原其相关决策的历史情景与行为逻辑,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8.
以外媒的批评为契机,从1944年初开始,蒋介石曾打算刷新抗战七年来国民政府在行政和人事上积累的弊端,但后来由于日军发起一号作战,此计划终止。然而随着战局的不断发展,其内部要求政治革新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并逐渐发展为一场要求改革人事的革新运动。面对内外各种压力,蒋介石有一个观望的过程,最后在时局的逼迫下,蒋不得不调整行政院以及中央党部等各机关部门人事,成为抗战爆发以来国民党以及国民政府中央机关最大的一次人事调整。1944年的人事调整和改革,是国民党为应对日军一号作战引发的军事以及政治危机,而进行的一次体制内的自省,改革政局的走向,完全取决于战局的发展。面对1944年国民党的危机,蒋介石作了一个通盘的战略布局,即以改革人事、建立战时内阁以及计划访问英美等三项措施,来分别应对国民党内呼吁刷新政治、中共要求建立联合政府以及英美督促加强军事等内政和外交上的各方压力。改革的过程和决策心理,充分体现了蒋在处理政治危机中的思维特征和政治手腕。  相似文献   
79.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行省是国家主要地方行政单位.各省最高军政机构的名称经历了从都督府、将军行署、督军署、督理军务善后事宜公署乃至督办军务善后事宜公署的转变.民国初期,这种变更尚听中央号令,而在袁世凯死后,已难步调一致.军政机构的内部机构设置总体上维持了参谋处、副官处及军务、军需、军法、军医4课的设置.这种相对稳定的局面直至北京政府统治结束,只是其内部人员安排始终未能整齐划一.随着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演化日趋急剧,各省军事长官的任免完全卷入派系纷争.北京政府的任免令无法保证各省大员的地位,迫使他们只能通过手中掌握军力和政治手腕来维护和巩固所控制的地盘.  相似文献   
80.
张永清 《神州》2012,(32):217-217
推动残疾人工作科学发展、提高残疾人福利待遇、保障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讨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在残疾人工作中的表现和应用,主要涉及残疾人工作的人事方面和思想政治方面,并且指出两者缺一不可,需要统筹规划,兼顾发展共同推动残疾人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