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31.
档案作为再现历史原貌的重要资源,是记录人类历史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做好各种档案灾害的预防机制,这样在一些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的降低给档案所带来的损害,提高档案的安全性。文中从建立档案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档案应急机制系统的构建,并进一步对建立档案应急机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2.
大数据与生态史:中国灾害史料整理与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回顾有史以来中国灾害史料之发掘、整理和数据化过程的基础上,从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生态史角度,借鉴目前流行的大数据思维,对历史时期,尤其是建国以来国内灾害史学者业已进行的大规模史料整理与数据库建设展开批判性分析,一方面充分肯定这些工作对推进中国灾害史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则分析其内在局限与诸多不足,进而以清代为例,提出有关中国灾害历史数据库建设的最新构想,以为打造一个服务于国内外中国灾害史研究者的可持续扩展的公共学术交流平台而张本。  相似文献   
33.
民国时期频繁的自然灾害给湖南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在自然灾害打击下,人口死亡和流徙造成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土地荒芜。灾民涌入城市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灾害使社会矛盾更加激烈,引发灾民暴动在客观上加剧了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34.
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的高发期之一。通过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等方法复原晚清渭河沿线地区旱涝的时空变化状况,发现该区域旱涝灾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空间差异性、周期性,且存在突变。从时间上看,1844—1880年为中度、重度旱灾多发期,1880—1911年为中度、重度涝灾多发期,且短期内旱涝交替频繁。从空间上看,渭河上游沿线属于易旱地区,中下游大部分区域为易涝地区,旱涝趋势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渭河沿线地区夏秋两季易发生连涝,春夏秋三季易发生连旱,季节性的旱涝对传统农业社会造成较大威胁。整体上,旱涝灾害以17到18年的周期最为突出,呈现中小周期变化特点,而在1883年、1890年及1898年存在明显的突变。晚清渭河沿线地区旱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可能与ENSO、太阳活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5.
明代东南地区的海潮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潮灾害是古往今来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明代我国东南地区是海潮灾害频发的地区。海潮灾害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多发生在阳历的6月至11月间;和一般的水灾相比,海潮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狂暴性的特点,因而更容易造成大的危害。明代海潮灾害不仅吞噬大量生灵。还淹没农田。冲毁房舍。毁坏盐场。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明代对海潮灾害的救治和防范措施有赈灾、蠲免和加固海塘以及佥补灶丁等。  相似文献   
36.
文物受灾评估作为文物减灾的一项重要环节,贯穿文物救灾应急、灾后恢复的全过程。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对文物受灾程度、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抢救性或补救性措施,减小灾害破坏,对科学有效保护文物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了河南“720”特大暴雨灾害不可移动文物受灾情况调查评估工作,对文物受灾范围、类型、损坏程度等进行全面性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做好日常养护,采取预防性保护及临时性保护措施,开展文物保护研究、制定紧急预案等强降雨环境下文物保护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7.
在我国煤炭企业是国民的基础产业,煤炭企业的安全高效的生产是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乐观,各种事故频频发生,其中瓦斯事故是煤矿事故当中,损失最大,发生频率最高的事故。因此探究瓦斯灾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对于当前煤炭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灾害是唐五代时期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历史时期海洋气候、海面波动、海水侵蚀等自然因素引起,同时又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联。如唐五代时期沿海人口的增加、濒海城市增多与海洋防灾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受灾损失加剧;沿海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屯田,破坏了沿海地区固有的生态景观,增加了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39.
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疫灾高峰期,疫灾频度平均为21.0%,其中西晋时期疫灾最为频繁,疫灾频度高达34.6%。夏季是疫灾流行的最主要的季节,约41%的疫灾发生在夏季。疫灾周期具有波幅越来越小、波长越来越短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疫灾范围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疫灾重心有由北向南迁移的趋势,都城所在地为疫灾多发区,都城区位的变迁影响着疫灾重心的变迁。三国时期的疫灾重心在河南,西晋时期的疫灾重心在陕西与河南,东晋以后的疫灾重心在江苏。总体来看,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稠密、战争相对频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它们之间的淮河流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的主要流行区域。  相似文献   
40.
陈书云 《南方文物》2007,(4):194-195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纬度较低,离海较近,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农业自然条件颇为优越,自古就有"物华天宝"之美誉。迄宋至清,是历代封建朝廷的重要粮食基地和财赋基地。但大自然在赋予江西优越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也赋予了江西数不清的水、旱、风、虫等自然灾害。从东晋太元六年(381年)起,历代史籍对江西灾害的发生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