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2000-2006年上海市人为灾害的灾例数据,采用GIS技术,定量地分析上海人为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人为灾害发生数量随城市化加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全年夏、冬两季人为灾害发生频率大于春、秋两季,最低值出现在春节前后;(2)上海市人为灾害发生密度呈现由内环核心区域向外环周边区域递减趋向,灾害高发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等高人流地区;(3)城市人为灾害致灾因子复杂,主要取决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管理法规、人口密度与市民素质等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马萍 《东南文化》2021,(2):178-183
灾害类博物馆是构建灾害记忆、让灾害记忆盘桓于公共领域而不被忘却的重要媒介之一.灾害类博物馆在构建灾害记忆时有四种常用的叙事图式:"英雄主义"式的国家认同叙事图式、"为了不被忘却"的地方创伤叙事图式、"科学主义"式的科普叙事图式和"人性与生命"的伦理叙事图式.尽管不同的叙事图式使博物馆构建的灾害记忆在面貌与内涵呈现上各不...  相似文献   
103.
汤欣瑀 《上海地方志》2023,(3):47-54+95
随着贵州内地化进程深入,清代成为贵州地方志修纂的高峰期,保存流传的地方志数量多。与前代相比,清代修纂的地方志体例趋于完备、内容趋于翔实。这一时期,贵州地方志中保留大量的灾害相关记述,除了专门设置《灾祥》篇目外,在《祀祷》《艺文》《物产》等篇目中也有灾害记述。不同篇目灾害记述的来源、繁简、侧重不同,从内容上看可分为灾害灾情、灾害理性认知、禳灾祈福、灾害文学四类。灾害记述中隐含官方对自身正面形象的塑造,蕴含对民众安分守己、积极行善的教化引导。本文对清代贵州地方志中的灾害记述进行探析,分析文本所显示的灾害文化,透过文本看到官方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4.
《华夏人文地理》2005,(9):12-13
象牙是雄性亚洲象强壮有力的象征,可是现在,本来数量就在减少的雄性亚洲象,竟然出现越来越多的无牙雄象,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吗?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中国亚洲象项目代表张立认为,这种现象违背了自然规律,主要是由盗猎等人为原因造成的,虽然无牙基因在亚洲象中是一直存在的,一般有2%-5%的雄性亚洲象是天生不长牙的。  相似文献   
105.
图书馆灾害类型及安全管理对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面临着许多危机和突发事件的侵袭.本文就图书馆可能出现的灾害类型,总结了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图书馆安全管理的对策,以保证图书馆的和谐,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06.
编读往来     
《旅游》2011,(1)
编辑部:你们好,发去几个稿件,请多指教,谢谢。请看附件。如果发表了,稿费愿意全部捐给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区的孩子们。请代为转交。谢谢。敬礼中国科学院高峰2010.11.25  相似文献   
107.
雹灾是对西藏高原农业危害极大的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受雹灾所害,千百年来,科技落后的藏族农民只好把防雹驱雹的希望寄托在当地的防雹师"拉拉"身上。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以及新的驱雹技术的推广,西藏传统社会中活跃的"拉拉"纷纷"失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2012年7月4日下午,笔者在翻译次日顿珠  相似文献   
108.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在旅游产品中诞生了一个倍受大众青睐的名词---海岛旅游,再次是海岛旅游开发活动的降临。在对海岛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它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显示了出来,而且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海岛旅游开发的特殊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海岛旅游开发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改革开放以来,杭嘉湖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迅猛,城市化、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尤其是广大农村乡镇工业的粗放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仅直接造成了大量湿地消失或面积萎缩,其产生的未经处理的"三废"直接向湿地水体排放,也严重污染了河湖水体,加上大量使用农药及化肥,"使湿地水质和农田土质恶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物生境恶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居民湿地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区域内湿地资源的旅游开发势头强劲,但总体尚处于粗放、无序开发阶段,直接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总体看,影响杭嘉湖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人为干扰因素可分为生产性人为干扰、生活性人为干扰及其它类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10.
吴海涛 《安徽史学》2012,(4):111-116,128
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便利了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大运河漕运事关国计。当时政府的诸多治河措施是为确保漕运畅通,加之明代保陵的需要,更使黄河、淮河、运河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封建政府的决策行为使本自独流入海的淮河改道主要由长江入海,使淮河流域成为十年九灾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