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他做戏潇洒飘逸,表演入微,一切唯美是尚;他一向从容自如,此刻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尴尬和慌张;舞台上的垂暮老人,外表平静,却心如江涛。  相似文献   
32.
前几天,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午休前在沙发上作“葛优躺”,乱翻电视,犹如睡前的催眠,不经意看见一条消息,说有一个考生,下午考完,径直从家里抱上铺盖卷,”盖奔网吧而去,大约是要通宵连天大战了吧——无独有偶,上午才看到一则“旧闻”,是说1954年的4月8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携姜妙香、梅葆玖等一众演员,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主演“霸王别姬”“英雄义”和“捉放曹”等名剧,引得南京城万人空巷。  相似文献   
33.
曹晋杰 《纵横》2010,(3):4-7
(一)享誉国内外的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周恩来和他们都有交往。梅兰芳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是在1917年。当时,周恩来还是天津南开学校的学生,一名业余话剧演员,一次到北京演出,梅兰芳曾去看过。  相似文献   
34.
黄圆 《贵阳文史》2010,(5):35-36
<正>岁月如流,总会给城市生活带来新鲜的内容,也会将一些曾经的鲜活带出我们的视线。但是不管岁月怎样流逝,总有些曾经为这座城市留下的过往在今天依然被人们记起,成为这座城市中一  相似文献   
35.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四位京剧青衣名角,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四大名旦同演旦角,风格却迥然不同:梅派端庄华贵,尚派婀娜刚健,程派含蓄深沉,苟派妩媚活泼。这四位大师虽然并列为四大名旦,可在艺术上却是互不相让的对手。上世纪20年代以后,他们在剧目上的竞争就是一例。这一时期,四大名旦争相编演新戏,于是出现了传诵一时的“四红”“四口剑”“四反串”剧目。  相似文献   
36.
我要成名     
哗——,10米长的红绸在京剧舞台上宛若游龙。舞动它的刀马旦正是十几年前的秦海璐。 “报考时,她提供了这卷录像带。据她介绍,那是她去日本演出时的作品,那卷长绸堪称当时的全国之最。”时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副主任王明亚已经退休,但对那段难忘的招生经历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37.
胡金兆 《炎黄春秋》2010,(11):79-79
<正>读《炎黄春秋》今年第8期王红领《"京剧革命"与李琪之死》一文,对李琪同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深为敬服。而就所谓的"京剧革命"种种,愿就所知补说一二;当时我在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工作,很多事是亲历。江青的"京剧革命"是有批有树,两手交替。早在1962年她就开始抓批《李慧娘》、《谢瑶环》等,直至批《海瑞罢官》,罪名一律是反党。1962年秋,我在办公室曾接到中央办公厅一个电话,  相似文献   
38.
陈徒手 《炎黄春秋》2010,(11):72-78
<正>一1964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北京京剧团倾力演出的现代戏《芦荡火种》成了最红的剧目之一,连毛泽东应邀观戏后难得破例一回,忍不住改了剧名叫《沙家浜》。这部戏后来定为"文革"八大样板戏之一,使不少年轻观众误以为它是在"文革"期间完成创作并演出的,实际上它在"文革"爆发前夕就已经定型了。  相似文献   
39.
19世纪初,现武汉市江夏区的谭家湾内, 住着一对老夫妻。男的在当时清朝衙门里当“马快”(专门负责捕捉盗贼和歹徒的),女的则以“纺线”贴补家中生活。二老只有一个独子,名叫谭志道。谭志道即为谭家的第一代京剧名人,第二代到第七代分别为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和谭正岩。  相似文献   
40.
京剧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京剧艺术的发展和形成与宣南地区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这个地区的剧场也随之增多。清初,称剧场为“茶园”、“酒园”或“戏馆”。清同治、光绪年间随着京剧的兴盛,北京戏园数量也在大大增加,约有40余座;民国期间有增有减。由于资料有限,难以概全,现将宣南戏园汇集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