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苗族文人龙绍讷出身贵州世袭土司之家,凭借其对土司专治内幕的了解,本着“歌生民病”的救世心情,创作出以揭露黎平黑暗吏治为主要内容的《黎平竹枝辞》,语调或委婉或辛辣,但都代表着龙氏的忧民情结。  相似文献   
62.
<正>南宋以后的700多年间,我国江南一带先后曾出现过近万个农村集镇,它们大都规模较小,大的3~5千人,小的只有几百人。之所以称集镇,是因为它们与一般的村落不同,集镇有街道,有集市,是当地商品交易场所和物资流通的集散地,而村落不具备这些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集镇被岁月的尘埃所淹没或正在逐渐消亡之中。  相似文献   
63.
文化赌徒们应该有所畏惧,当他们利用份额交易将一幅泛泛之作炒到天价时,应该记住一句话:抢了别人的钱,迟早要吐出来的。  相似文献   
64.
长期以来,试图扩大在华业务的外国银行一直把关注焦点放在大城市和大额交易上,致力于参股国内银行、争夺承销业务以及担任全球并购顾问。然而,在密云,汇丰成了独辟蹊径的外国银行的先锋。这些银行已经开始在中国广大的贫困农村地区开设大量分支机构。进军中国农村银行业一直被视为一种友好姿态,是赢得中国监管者青睐的  相似文献   
65.
以往的研究,除了因俗而治的解释之外,均未清楚地指出苗例何以出现在《大清律例》中,亦未对其适用范围加以深入分析,更无苗例司法实践的翔实案例。本文在提供此类案例之后,认为清王朝在湖南乾州、凤凰、永绥三厅新开苗疆地区,依据苗民原生活状况和当地异于改土归流的开辟方式,采用苗例作为处理苗民内部纠纷的法律规范,并配合苗例建立了一套有特色的法规体系。不过,在司法实践中,苗例之外,官法亦被地方官府适当运用于其中,从而显示出清王朝在苗疆的法律权威。乾嘉以降,新开苗疆地区不断走向化内,加上清末法律西方化,苗例终于被彻底从《大清律例》中废除。  相似文献   
66.
会展     
汤菁 《风景名胜》2011,(6):86-87
2011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 简介:博览会进一步扩大BITE2010所取得的成果,仍采用专业交易和公众展卖分时进行的方式.即第一天为专业日,第二天和第三天为面向公众的展卖展示活动。来自国内外众多的旅游机构、旅游企业和航空公司等参加这一盛大活动。  相似文献   
67.
范宁集解《谷梁传》时商定了三种例法:传例、注例、略例。"传例"是范宁归纳《谷梁传》传释《春秋》的原文,绝大多数保存在注文中;"注例"是范宁归纳《春秋》经文,以作为注解《谷梁传》的指导,处于经文之后;"略例"是范宁根据《春秋》同类纪事经文而总结的例法,被杨士勋散入义疏中。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传例"被杨士勋"散入注疏中"有二不妥:一是仅指出"传例"一种,而忽视"注例、略例";二是"散入疏中"者不是"传例"而是"略例"。另外,杨士勋在义疏范宁集解时也提出了一系列解释例法的名词和术语。可见,范宁、杨士勋对《春秋谷梁传注疏》的例法总结和研究作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68.
《华夏地理》2007,(8):98-117
由于在中世纪受到皇室的青睐.加之独角兽神话的盅惑.数世纪以来,独角鲸的长牙驱使人类无所不用其极、如今.对鲸牙和鲸皮的需求已经对某些种群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9.
70.
刘成纪 《收藏家》2022,(9):91-98
殷商是中国历史的开幕时期,也是中国艺术观念的形成和奠基期。这一时期的甲骨刻辞虽然没有将艺术作为讨论对象,但其中出现的“艺”“乐”“舞”“画”“美”“丽”“丑”“品”“鉴”等字,却勾勒出了后世中国艺术形式和艺术批评的框架。刻辞文字按“依类象形”的原则构成,为“以形释义”提供了可能性。其中,“艺”“乐”“舞”“画”的构形方式,暗示了艺术与原始农耕文明的内在关联,“美”“丽”“丑”关乎艺术评价的维度,“品”“鉴”涉及艺术评鉴的方法。通过与殷商青铜器的相互参证则可看到,摹仿与变形是殷商艺术的创制原则,象征与暧昧是其主导性的艺术风格,自然认知是其对艺术价值的基本定位。据此,殷商时期虽然尚未形成自觉的艺术观,但却为中国艺术史提供了观念的本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