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6篇
  免费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1888年12月,朱其懿任湖南沅州知府,他认为:"知府为表率之官,首严察吏;郡属当边陲之地,尤重安民"。在沅州知府任上的所作所为,他紧紧抓住"严察吏"这个根本,实现"重安民"的目标。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恩威并济以治吏,教养兼施以安民,以身作则不搞排场,从严治吏奖惩分明,多措并举醇化民风,力图一方吏治的清明高效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为一方社会的全面发展尽力创造适合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72.
<正>鄂伦春族是一个狩猎的民族,元时称为"林木中百姓",明代被称为"北山野人",清初谓"树中人"。其在鄂伦春东部者,又呼为使鹿部,其在鄂伦春上流西部者又呼为使马部。其在黑龙江下游之鄂伦春又呼为使犬部。鄂伦春族17世纪之前,生活在黑龙江以北,贝加尔湖以东直至库页岛的广阔土地  相似文献   
73.
唐代时期是中国同意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者采用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客观上使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统一,促进了唐代的经济文化上的繁荣昌盛,政治局势上的安定和睦。中国历史上唐代的民族政策理念"和"的概念对后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强盛朝代,它强盛的原因与其所建立的较为完备的官吏体制是分不开的。本文从官吏的选拔、任命限制、考课、致仕、监察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探讨了唐代的官吏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5.
死刑制度作为人类法律史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刑罚的同时,也是最为严酷的,它是对人生命的一种剥夺。唐代是中国封建时代法律发展的最高峰,死刑制度不论是在适用范围还是适用的程序上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完整的制度结构。在保证法律威慑性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同时,更加看重刑罚在进行时的文明性。本文通过对唐代死刑制度的罪名和适用对象以及影响死刑制度的适用观念进行分析,并结合唐代死刑适用制度的相关程序,希望为我国现代刑事立法中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6.
唐代贞观十七年的太子废立是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其中李世民的态度耐人寻味。他的态度既受儒家正统"立嫡以长"的思想的影响,也受到"元勋"的影响,父子亲情也影响了李世民在立储问题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77.
熊贤礼 《南方文物》2014,(2):190-191
<正>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一枚"阳平治都功印"。印材青白玉质,洁白莹润。印体通高6.4厘米,边长12.3厘米,重972克(彩版八,3)。印钮为一蹲踞触角螭龙,翻唇露齿,眉须后拂,腿毛翻卷长飘,尾作分丫鱼尾状。整体雕琢精细,生动传神。玉印印面篆阳文"阳平治都功印"六字,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彩版八,4)。专家考证,此印为元代龙虎山张天师所用,是龙虎山世代天师嗣教的法印,天师府道士上章、表奏及日常道符均可用之。  相似文献   
78.
刘向阳 《文博》2014,(1):57-63
本文对《唐高惠墓志》进行录文、标点、补残,对志主之先世、志主及其夫、志主之子及撰志者等人的生平事迹作了比较详细的考释。墓志志文清晰地记载了志主的家族谱系、卒年及葬地等信息,可与传世史料互为映证且有所补益,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和阙漏。  相似文献   
79.
《文博》2014,(3):3-8
2012年9月至1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配合清凉寺森林公园建设项目,于上塔坡村北发掘一批战国至明代墓葬。其中M102为天宝九年王府君及夫人合葬墓,综合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发掘者推测王府君身份应当为庶人。  相似文献   
80.
景亚鹂 《文博》2014,(3):50-53
唐代宦官杜英琦因参与宪宗朝迎奉佛骨而史上有载,墓志问世,又勾勒出志主参与平定吴元济、李师道等更多史事。墓志在补史之余,又佐证了史书上的一些记载。通过研读墓志及相关史料,再次领会了"二重论证法"在史学界的圭臬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