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1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么彬 《文物》2022,(1):62-64+2
铜爵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也有学者认为铜爵属于温酒器。铜爵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是出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通行至西周时期。铜爵是最具代表性的青铜礼器,尤其是在商代,它是最常见、最典型的酒器,是当时作为身份等级标志的青铜礼器组合中的核心器物。淄博市博物馆收藏有四件带有铭文的铜爵,现介绍如下。爵1件。1984年淄博市张店区湖田镇居民捐赠,具体出土地点不详。  相似文献   
42.
200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高速公路建设,对济源市轵城镇新峡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一批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和少量的二里岗文化遗存.新峡遗址毗邻轵关陉古道,分布地理位置、总体文化特征和文化因素构成为研究豫北夏商时期诸考古遗存的性质、中原与晋南地区关系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3.
曹天亮 《南方文物》2022,(2):213-219
钻孔技术的应用在环嵩山地区二里头时期聚落石器加工制造业中具有普遍性与稳定性。铲、刀是当时主要的钻孔器类,两者的制孔工艺多为管钻和琢钻。钻孔工艺的流程方法依工艺不同而有所差异。管钻工艺多应用在石器打磨之后,而琢钻工艺则在磨光修形等工序之前进行。二里头时期经历了制孔技术的更迭,由早期多种钻孔工艺的广泛应用,发展到晚期琢钻占据主流地位。究其原因,可能与钻孔器类的变化、钻具选择的不同、钻孔工艺的专用性以及管钻工艺的受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4.
《四川文物》2021,(1):33-45
齐家文化陶盉可分为二类四型。在分析共存或相关的陶器特征及所处的时间位置的基础上,发现早期的陶盉与中原及周边地区龙山晚期遗存的时间相当;而中晚期的则与中原地区龙山末期到二里头文化二期遗存时间相当。根据陶器特征因素分析,齐家文化早期斝形盉和袋足鬲形盉来自新华文化与客省庄文化;晚期瘦足鬲形盉、壶形盉来自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二期遗存;而罐形盉是齐家文化改制中原地区陶盉的产物,改制行为或可早到齐家文化中期。另外,陶盉不同类型的分布与齐家文化的不同类型有较大的相关性。齐家文化陶盉作为随葬品出现,在继承甘青地区传统丧葬观念的同时,可能也受到中原地区礼器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中原,地理上泛指黄河中下游的交汇地带,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史称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之"中",不仅是因为它们相对于早期华夏族群天下认知中的地理位置居中,而且也是指其在地理、气候、生物、环境与文化的交汇互动中所体现的多样性,多维性与适中性.中原地区在早期中国乃至东亚大地的文化互动中一直扮演着枢纽性角色.在早期中国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庙底沟化(华化)"与"二里头化(夏化)"均具有中原的渊源.庙底沟类型的形成与扩张是早期华夏传统形成过程中一次非常重要的整合与布局,"庙底沟化"被看作是最早的"华化";二里头文化被学术界普遍视为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文化,"二里头化"也可视为是"夏化"——经过"华化"之后的"夏化",早期中华文明的内核"华夏"至此显然已经成熟,框架结构已初步确立.充分证明了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6.
“老牛坡类型远古文化”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其主体属于客省庄文化的范畴,在二里头文化第三、四期时,这类遗存受到了二里头文化和东下冯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二里头考古工作队在田野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绿松石镶嵌饰物,经过认真系统地清剔处理,比较完整地将饰物原本的状态展现了出来,并且也搞清楚了饰物的大概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饰物总体的形态和不同部位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纹饰的表现形式,使用替代材料和采取现代工艺合理地进行了仿制复原。  相似文献   
48.
2008年7月18~20日,由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早期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回顾了学术界几十年来探索早期夏文化的历程,总结了早期夏文化研究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讨论了学术界目前关心的早期夏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指明了早期夏文化研究的方向.这次会议在夏文化研究历史中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采用偃师商城作为夏商年代分界界标的针对学术界仍持有不同看法,笔者应用出文献记载、考古实物资料和C14测定标本年代的数据等多学科科研成果,以证明来用偃师商城作为夏商年代分界界标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0.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晋南至嵩山南北地区庙底沟二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不同遗址的石器组合情况,来探析石器组合与聚落等级之间的关系及其反映的社会面貌。这一时期,石器组合特征的变化和遗址性质密切相关。同一遗址在性质不变的情况下,石器组合特征基本不变。石器组合特征和遗址等级之间也有一定关系,等级相同的遗址,石器组合特征大体一致。功能性遗址因各自功能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石器组合特征。东下冯遗址的多镞现象可能除了因为其生产威望产品外,还和它的位置及其与二里头遗址的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