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正>今天故宫博物院举办这场新闻发布会,主题是隆重推出《中国陶鬲谱系研究》一书,该书2014年7月已由故宫出版社出版发行。编撰一部关于中国陶鬲谱系研究方面的著作,是故宫博物院的老院长,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张忠培先生的多年夙愿。早年他在吉林大学工作时就提出了这个课题,2005年该课题又被列入了故宫博物院的科研项目。后因工作繁忙,便建议由他的学生、助手杨晶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122.
二里头文化陶字符多见于伊洛河流域,以具有首都地位的二里头遗址数量最多.二里头文化陶字符主要限于本遗址内使用,为生产、生活、祭祀活动的记录.除一部分继承当地河南龙山文化陶刻符造型之外,多有所创新.对于先商文化南关外型影响明显.二里头文化早、晚期陶字符在字形、字频、载体等方面存在的分界现象支持学界的分期认识.  相似文献   
123.
张帅峰 《收藏家》2013,(12):36-40
玉戈是质地为玉石的戈,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国家文明即将产生的历史时刻。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阶级分化日趋加剧,氏族部落向国家王权转变,礼仪制度产生并维护着日益严格的等级制度,礼仪用玉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玉为戈的象征性兵器,实质上是一种专用的礼器,在祭祀活动中,祈求力量与胜利;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威严与等级。玉戈作为非实用性的武器和专用礼器的出现,标志着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时代的肇始。二里头文化时期,玉戈已较为常见。二里头遗址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一夏的都城,玉戈均见于遗址中随葬品比较丰富的墓葬。玉戈形制为窄长援,直内,制作较为精细。  相似文献   
124.
本文系统考察了公元前两千纪前后中原地区的水道遗存。通过对水道建筑材料与制造技术的分析,揭示了水利系统对早期城市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反映出早期青铜时代社会中一个新的精英阶层的出现及其对都市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126.
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以其随葬彩绘蟠龙纹陶盘和彩绘云雷纹陶壶、鼍鼓、特磬、精美漆器、玉器的奢华大墓和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大城址而为学者们注目,表明其所代表的社会已进入早期文明阶段。就其发展水平而言,在中原地区除二里头外实罕有其匹。这一遗址,不少学者认为即古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笔者对“尧都平阳”说,初亦甚感兴趣,但经过二年的研究探索,认识到此说实始于东汉末年的应劭,年代甚晚,实不足信,而且如以陶寺遗址为尧都,按诸实情,实有种种不可能,兹略述如次:  相似文献   
127.
二里头遗址出土木炭碎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考古发掘,在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交和四期采集一些炭化碎块,并对这些炭化碎块的结构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鉴定、分析和拍照,得出这些炭化碎块分别属于7个树种,即槲栎、麻栎、麻栎属的一个种、侧柏、油松、朴树和另一种阔叶树。通过对地层中分散的木炭分析,初步认为二里头遗址周围分布有大量的阔叶树栎林、杂木林和少量的松柏针叶林;当时的气候是温暖湿润的,但具体到不同的文化时期可能也存在着温湿度差异,二里头文化四期与一、二期之交气候相比较,前期的生态气候好于后期;通过对灰坑里的木炭分析,显示不论在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交,还是在二里头文化四期,古人喜欢把栎木作为薪炭材。  相似文献   
128.
2013年,为配合博爱至薛店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荥阳东柏朵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二里头文化、商代、战国、汉代等时期遗存,其中以二里头文化、早商文化遗存最为丰富.为研究该区域夏商时期社会结构和夏商变革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9.
本文讨论的是五件现存国外的镶嵌铜牌饰的分期与年代。根据作者的观点,这些铜牌饰应属二里头文化时期,大多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出土并流散国外的,到20世纪90年代重新为中国学术界所知,但仅限于文字描述。2002年,作者在访英期间留意收集了这五件铜牌饰的图片和线图资料,这是对这些牌饰的再发现,也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珍贵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0.
孙卓 《华夏考古》2021,(5):52-59
本文通过对江汉地区二里头第三、四期遗存的分析,认为这一阶段中原文化对江汉地区的扩张存在不同的影响路线.汉水中、上游与江汉西部地区的文化面貌呈现出了典型的二里头文化的特征,反映出二里头文化经南阳盆地,沿汉水流域而下的进发路线.江汉东部地区以盘龙城遗址为代表,则体现出了与下七垣文化和南关外下层的密切联系,可能是中原文化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