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1.
二里头,洛阳平原上一个寻常村庄,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朴素得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三千年来,它如中国的万千村落一样,静默如止水,安守着四季的轮转更替,春种秋收,夏耘冬藏。直到50年前,考古工作者的到访打破了二里头亘古的沉默。人们惊讶地发现,这片青葱沃野之下,居然隐藏着三千多年前华夏民族的一段辉煌历史,而这段历史的日渐明朗,也常常使人感叹:  相似文献   
112.
<正>1988年,郑杰祥先生首先用东下冯文化来指代晋西南地区的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将垣曲境内的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也包括在内[1]。后来张立东先生也赞同使用东下冯文化的命名,但认为垣曲丰村H301所出遗存应归入二里头文化[2]。我们基本同意  相似文献   
113.
本认为,河南龙山化晚期为夏代早期化,二里头化第一期为后羿、寒浞代夏以后的物质化,新砦期二里头化的发现既填补了两之间的空隙,也证实二里头化第一期非为夏代化的初始。  相似文献   
114.
夏商之际,分布于燕山一带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夏商王朝文化长期并存发展,更为强势的夏商王朝文化必定对夏家店下层文化施加了一定影响.本文依据考古资料,首先从夏家店下层文化中辨析出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等夏商王朝文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用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夏商之际中原地区的王朝文化对北方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北向传播的通道.同时,对王朝文化北向传播的背景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5.
李永强 《文博》2014,(3):16-19
本文主要用考古类型学,结合自然地理和文化传统,对陕西东部二里头时期晚期阶段遗存划分为东龙山和南沙村两个文化小区,并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探讨了周边考古学文化对形成两个文化小区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6.
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时期,一般认为其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到国家阶段。但以往研究偏重于文化面貌辨析、文化类型划分和族属的探讨,对其社会结构、特征及具体的发展策略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选择洛阳盆地为研究区域,以聚落空间布局为关注点,运用遗址资源域和泰森多边形的研究方法,得出二里头时期聚落呈现向心式的网状分布模式,各泰森多边形小区依据在网状系统中的不同位置可分为政治功能小区和经济功能小区,各个小区借助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形成了三级聚落中心组成的有效聚落等级结构体系,确立了二里头早期国家政治实体直接有效控制的王畿范围。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就刘绪先生向偃师商城西亳说提出的八个问题,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和以往研究成果,分考古学和文献学两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回答。强调偃师商城遗址为商汤所建之早商都城,偃师商城的始建为夏商交替的唯一界标。  相似文献   
118.
正前言二里头遗址于1959年发现,是一处以二里头文化为主要内涵,包括二里冈文化的重要遗址,至今已发现包含10余座大型建筑基址和制骨作坊的宫城,拥有青铜器作坊、绿松石作坊等以及祭祀坑、墓葬、灰坑、窑址  相似文献   
119.
<正>陶寺遗址自1978年发掘以来,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尤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与实施以来,陶寺遗址作为重要中心性城邑给予了重点的聚落布局考察,确定了早中期城址、宫殿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中期大型墓地及祭祀区内的观象台基址,取得了许多新发现和新成果,陶寺遗址作为  相似文献   
120.
1999年,河南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王营村村民在修建鱼塘时,发现几个口部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遗迹,其中一个遗迹已被破坏,出土的陶器由南阳市博物馆收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受南阳市文物局指派对王营村遗迹进行调查,认定该遗迹为二里头文化水井,并对剩余的水井遗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