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从事中学多年的地理教学工作,使我看到了学生学习地理的难点所在:学习中不重示图像的作用,在自主预习或复习的过程中脱离图像看书,大多选择只记、背文字结论,是死记硬背的学习。学生普遍没有读图的意识,平时地理学习中不读图或很少读图,读图的方法、技巧掌握少。"不会看图"导致学习效率低,成绩不够理想,令许多学生感到地理学习困难。可见,读图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瓶颈"。而通过图像来考查考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历来受到中  相似文献   
22.
正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新课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在考核目标中的明确要求,考生只有能快速、全面、准确地从试题中提取出有效信息,才能对信息进行解读,才能正确做对该道试题,因此,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做对试题的关键。在高考特定的环境和限定的时间里,考生如何能快速、全面、准确地从试题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应该是我们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的途径是多样的,笔者仅以等值  相似文献   
23.
世界上的某些事物,不论是物质范畴的还是非物质范畴的,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总观整个制造业与当今修志活动(就方法而言)即是如此。  相似文献   
24.
志稿交叉重复,是指所记述的事物因交叉关系而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带有普遍性,是历史地、客观地存在和发展的。作为全面系统地记述一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地方志书.必然要反映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25.
《沧桑》2011,(3):137-138
赵宽心在《北京地方志》2010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提出年鉴条目的立条应遵循的原则:1.选择有年度特点的大事立条,理解为体现社会发展本质或是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的事,是公众关心或是应该知晓的事。2.选择有史料价值的事,即首次发生的事。体现事物发展轨迹和坐标的事,以及重大奖项得主、重大事故及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  相似文献   
26.
《沧桑》2011,(5):132-132
童健飞在《广东史志视窗》2010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增强志书的深度,在提高全体修志人员特别是主编的全面质量观的基础上,应当从六个方面去努力。1.要系统地全面地反映事物的全貌。2.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曲折。3.要抓住特点、重点的事物,用浓墨重彩作重点记述。4.要写好各层次的“述”。为了增强志书的深度,除了志首的“概述”要认真写好外,  相似文献   
27.
薛继东  李峰 《神州》2011,(4X):25-25
军事院校教育必须把加强军人的创造能力培养放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使现代军人能够在面对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时,主动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预见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找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达到胜任明天复杂军事任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马伟 《文史月刊》2007,(11):42-44
"旺财主"见好就收古人说:日盈而蚀,月满则亏,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说得都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经商做买卖,也同样不可能一直如日中天。见好就收,说起来容易,做起  相似文献   
29.
马志馨 《神州》2012,(1):99-99
一年级也能写话?当然可以。《语文课程标准》低段写作要求如此写道:“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就是一年级写话的指导法宝。那一年级只学过拼音和少许汉字,又该如何写话呢?  相似文献   
30.
于水华 《神州》2012,(15):327-327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开始发育时期,他们不仅表现在生理、心理方面,在兴趣的发展方面也具有其独特性: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于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从而趋向于接触它们、认识它们和掌握它们。但是,他们的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低年级,由于知识的贫乏,活动的目的性差,因而,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受当前具体生动的形象所吸引和诱惑,总是从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来认识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