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2021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鑫 《文博》2014,(3):42-46
唐代御马应指一切御用之马,仗马则指仪仗之马。乾陵石仗马马具马饰如络头、鞍鞯、攀胸、鞦带及各革带坠饰齐备,尤其是石仗马还配备比较少见的云珠,堪称唐代仗马的标准样式,是研究唐代马具马饰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2.
阎敏 《文博》2011,(4):82-85
乾陵司马道的大型石刻由南向北依华表、石马、石乌、石人、石碑序列,对称地排列在两侧,形体雄伟,生动有力,充分展现了唐代石雕艺术的风采,是我国珍贵的石刻文物精品。然而,由于长期处于露天环境,历经千余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霜冻、地衣侵蚀、空气污染和人为破坏,这批珍贵的唐代石刻已因风化作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风化和破坏,急需开展全面的科学保护修复工作。本文主要针对乾陵司马道石刻区小气候环境的监测和分析,探讨自然环境因素对石刻的风化影响,为深入了解石刻病害的成因、开展有效的保护修复尤其是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第一手监测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文史天地》2009,(1):72-72
武则天的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他派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挖掘。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但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24.
奇趣站     
唐朝对无故不上班官员的处罚古代官箴以"清、慎、勤"为基本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历代典章制度中,多有规定。如《唐律疏议·职制五》有一条"官人无故不上班"的法令说,内外官员应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  相似文献   
25.
乾陵之谜     
张勇  东明 《文史春秋》2002,(5):35-37
在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陕西。有兵马俑,有乾陵。兵马俩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产物,乾陵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物。与兵马俑相比。乾陵的物更加丰富,更加宝贵。倘若发掘乾陵,向世界展现距今1200多年前的盛唐物,那必将是一件轰动全球的事。  相似文献   
26.
位于陕西西安西北80公里的乾陵,埋葬着盛唐时期的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则天,是我国惟一一座两个帝王的合葬墓。这种“两个皇帝两个国号,一对夫妻埋在一个陵里”的情况在中国古代陵墓史上绝无仅有。另外,它还是目前所知惟一没有被盗掘过的唐代帝王陵墓。正因如此,多年来围绕着  相似文献   
27.
王翰章 《文博》2001,(2):57-59
陕西乾县西北五华里梁山上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有一座形体高大的无字碑,高7.53、宽1.86、厚1.3米,螭首方座,两侧刻有云龙纹,底座刻狮马纹,线条流畅,雕工精美,是一件及其珍贵的盛唐时期石刻。此碑原来未刻一字,金代以后有人在上面刻了十三段题记,最著名的是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刻的《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记》。  相似文献   
28.
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 ,乾陵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乾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着重论述了陵址的选择 ,乾陵对地形的利用和乾陵环境的变迁。认为乾陵在历史时期具有很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9.
距西安西北80公里的梁山上,乾陵拔地横空,巍然矗立在秋光寥廓的蓝天下,千百年来向人们叙述着那一段传奇的历史,又阴翳着神秘重重的千古之谜。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他的皇后、后来又灭唐兴周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之墓。沿着梁山逐级而上的两边,排列着庄严肃穆的石雕人像。在朱雀门前宽阔平坦的地面上,耸立着两块各高6米左右的墓碑。西首是颂扬唐高宗的述圣碑,由武则天亲自撰文,他们的儿子后来成为唐中宗的李显恭书刻于其上。这位既残忍又多情的女皇,竭尽忠诚地歌颂她丈夫的文治武功,将全部的热情亲情镌刻在字里行间。陵前东面则立着一块精美的整…  相似文献   
30.
乾陵东一翁仲病害众多,但裂隙是危及其安全的首要因素。通过现场调查确定了东一翁仲裂隙分布特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一翁仲现存5条影响其稳定性的裂隙,其中3条贯通,2条局部贯通。裂隙将石刻分割为5个块体,中间块体上大下小且重心前偏,导致石刻整体前倾,为石刻失稳提供了动力来源,脚后跟块体是石刻稳定的关键块体。石刻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当遇到关键块体上部破碎、钢箍断裂失效、地震荷载等任一情况时,石刻将处于失稳状态,有整体倒塌的危险。研究结果可为东一翁仲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