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2021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向阳 《文博》2012,(1):73-79
乾陵是陕西境内唐代帝王陵墓中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陵园内现存大型石刻120余件,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博览馆”。如何保护好这些具有重大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代石刻瑰宝,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论述中日合作唐陵石刻保护修复项目之乾陵石刻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背景、工程经过、完成情况和实施意义,并对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各界的质疑进行诠释,以期对今后的古代石刻保护修复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1读者来信每一次翻开《风景名胜》杂志,就好像是开启了一段美好的旅行。对于现在的城市家庭来说,出游的最主要方式是自驾车,在此希望贵刊能多介绍一些适合自驾游的线路。(湖南长沙读者黎小梅)亲爱的读者黎小梅:谢谢您的来信!我们杂志正在酝酿改版。通过改版,我们希望更多地满足读者各方面的需求,比如从这一期起将增加一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2005,(7):24-25
陕西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市是十三朝古都,又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西部大都市。因而去陕西,在西安,除了如秦兵马俑、乾陵、茂陵、法门寺、华山、大雁塔、小雁塔、碑林等驰名海内外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外,其他可供参观游览之处,可以说不胜枚举。本期刊发由本刊西安办事处采编的一组文字和图片,介绍一些人们不一定都熟悉的古迹名胜和景点,相信透过这一组文字和图片,会让读者对陕西有更多了解和更深更美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陈丽萍 《文博》2003,(4):58-58,63
何汉南先生在《唐代乾陵石刻取象初探》一文中,独辟思路,以大量翔实的史料,着重从天文学的角度对乾陵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证,指出唐高宗的帝号称“天皇大帝”、“天皇大圣皇帝”、“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简称“天皇”。其皇后称“则天皇后”、又称“则天帝”,意似其夫“天皇大帝”。所以,唐高宗和武则天陵为“天陵”。八卦中以“乾为天、坤为地”,“乾”即“天”。受何先生研究的启发,现对乾陵周边有关地名略作考识,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乾陵石刻裂隙的粘合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乾陵石刻的质地属坚硬的石灰岩,其中夹杂有少量的石英及云母等,其结构较为密实。但由于千余年的历史变迁,石刻受外界自然环境的作用(气温的变化、降雨及地下水、大气污染及生物侵蚀等),特别是石灰岩中可溶盐的循环结晶作用,石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天然纹理及缺陷的影响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石刻表面风化,开裂剥落,生成大小不等的裂隙,其中有的裂隙长达两米多,有的缺损宽达15厘米.有的石刻表面凸凹不平,布满小坑。  相似文献   
16.
蕃酋像最早见于昭陵,在乾陵发扬光大,历代唐陵都有设置。蕃酋像宣扬了唐王朝威服四海的伟业,是一个强盛时代的澎湃音符。昭陵和乾陵是唐陵的典范之作,其巍峨的陵山、神道两侧的石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一座两个帝王的合葬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乾陵。然而,这个世界唯一,差一点就成不了。因为武则天的执念。武则天的执念是什么?简要地说,就是出人头地。  相似文献   
18.
穆兴平 《文博》2013,(6):54-58
本文对"唐乾陵外城周八十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通过与文献所载其他唐陵数据对比,说明此"周八十里"非外垣周长,而是封域之周长并且对乾陵外城垣的走向做了预测性标示,根据卫星影像图对陵园城垣的位置、长度、占地面积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9.
赵斌 《丝绸之路》2010,(24):84-88
本文在认真研读相关文献与文物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就唐乾陵朱雀门前东侧最南列最后一人的族属和身份作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和论述,认为该石像应系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与唐王朝关系密切的新罗人形象,并极可能是新罗文武王金法敏。  相似文献   
20.
张红销 《文博》2014,(2):51-54
乾陵章怀太子墓墓道东西两壁的《客使图》,特别是东壁《客使图》是唐基壁画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幅经典作品,是在各类媒体和学术刊物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幅,也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壁画。即使如此,如果将客使国别和地区界别视为大体一致的意见的话,对《客使图》的其他方面研究在诸多方面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就《客使图》中的接待朝官的省寺归属而言,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是鸿胪寺官员。本文认为这是不对的,接待人员应为三省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