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戴政 《新疆钱币》2009,(2):35-36,52
最近,我收藏到一些不同版式的“大历远宝、建中通宝”钱币,在此介绍给大家,请各位鉴赏、指教。由于本地条件所限,我的拓片用纸不是宣纸,而是普通薄白纸,故拓片上的数据可能不是很准确,文字也拓的可能不够清晰,请见谅。  相似文献   
52.
党史涛  党彤 《新疆钱币》2004,(4):49-49,53
清朝晚期,随着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外国银币(时称洋银、番饼等)以其成色定、分量准、交易便、取携轻、价值高、不易伪铸等优点,得到国内官、商、民等各个阶层的欢迎,继而泛滥于中国流通领域,不仅在沿海各通商口岸大行其道,而且就是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内地也随处可见。有志之士呼吁“铸币便民,乃国家自有之权利,铜钱银钱,理无二致,皆应我行我法,方为得体”。  相似文献   
53.
吉林省造光绪元宝铜元,是一个版别繁杂的品种,其中仿广东当二十箇黄铜元(图1)较稀见。此种版式,正面中央与满文“宝吉”及“光绪元宝”四字,汉字“宝”为窄宝型。上缘“吉林省造”,下缘“每元当制钱二十箇”,左右各一五星。背面为龙圈,俗称飞龙,  相似文献   
54.
苦泉 《安徽钱币》2007,(2):34-34
2003年6月,笔者于凤阳县临淮镇(古濠州)南关刚出土的一批古钱中发现大历元宝(图1)、建中通宝(图2)各一品。大历元宝径22mm,穿6mm,厚1mm,重3g,小字光背。建中通宝径22mm,穿0.6mm,厚0.8mm,重2.6g,小字光背,锈蚀较重,字迹漫漶不清。  相似文献   
55.
在国内有关四川开铸银币的中文论述里,通常是只说:光绪年间铸有“四川省造光绪元宝”两种,一种正面光绪元宝的宝字从“衙”,人称“缶宝”.乃最初之试制样币。另一种光绪元宝的宝字作简写“尒”,俗称“尒宝”,为后来之虽产行用品,有多种版式。  相似文献   
56.
宋仁宗赵祯,北宋第四代皇帝,公元1023年即位,1049年仁宗改元皇。北宋除太祖始铸国号钱“宋元通宝”外,自太宗淳化年起改元必铸新年号钱(只有真宗乾兴年号,改元只有两个月真宗驾崩,未铸年号钱)。按照前朝先例皇年应铸造“皇”钱。皇年号钱,史书有载,历代钱谱及钱币文献也偶有收录,但是多被近现代泉家学者斥为伪品,所以泉家一直未曾一窥真品面目,故“皇钱”便成为古今泉界的一宗谜案。  相似文献   
57.
<正>四川当十铜元的版式很多,一般的泉友看到四川铜元对怎样细分版式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四川铜元的版式也有规律可寻。四川当十铜元从其铸造时间来分,有"大清时期"和"民国时期"两大类。一、大清时期大清时期四川当十铜元,从其面版名称上分又可分为"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两类。(一)"光绪元宝"  相似文献   
58.
别利亚耶夫 《中国钱币》2012,(1):70-74,F0004
2008年11月作者得知在吉尔吉斯坦阿克-别什姆(Aq-Beshim)城附近出土了一枚不同寻常的中国式铜钱(封底图1)。阿克-别什姆即古碎叶(Suyab)城,其东南方有古契丹(Kidan,Qidan)人旧居住地,不时发现唐朝开元通宝和北宋钱。该铜钱亦出土  相似文献   
59.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4,(4):71-72
正元代纸币:元代的纸币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前后超过了36年。而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的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时开始流通的至正钞。这种新钞1贯铜钱1000枚,是以前的至元钞的2倍。过去的交钞或以丝为本,或以金银为本,而这种至正交钞是以纸为母(本),铜钱为子,本末倒置。同时发行"至正之宝"铜钱来配合发行纸钞,让铜钱来代表纸钞,目的是印制交钞,以虚代实。大量印刷交钞的结果是使物价上涨10余倍,人民不愿使用,以至于有人用纸币糊墙铺地,交钞最后形同废纸。  相似文献   
60.
正我之所以在标题前加"罕见"这个词,并不是哗众取宠。因为到目前为止,在所有机制币中,还是第一次发现这么多正面、背面连环混配的币,也许有其他币可能存在这种现象,但都未见任何相关的文字记载。机器冲压制造钱币这种技术是清朝晚期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1889年,张之洞主持建设了广东钱局,采用西方机器冲压技术生产钱币。由此,机制币在中国开始了自己崭新的历程,长达两千多年的翻砂浇铸法铸造钱币成为历史。机制币的制作,首先是要雕刻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