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初唐书论,最重要的是孙过庭的《书谱》。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揭示出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实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县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这里,着重介绍《书谱》对书法艺术“表情”本质的揭示与阐发。  相似文献   
602.
葛敬生 《收藏家》2013,(5):66-72
长期被误认为明末清初傅山(16071684年)真迹的《题书自笑八韵》,因其大部分内容与著名的目前尚未发现墨书真迹的傅山《五峰山草书碑》内容基本相同,故一直受到社会的推崇。影印图版应该是首见于199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傅山全书》前扉插页之中。特别是征《中国书法》2007年第6期为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而编选的“傅山作品选”中,亦作为傅山书法中的代表作品予以接近原火发表,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03.
《神州民俗》2009,(10):60-60
黄霭芝,广东省汕尾市人。汕尾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汕尾市书协理事。广东致公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书法作品在全国、各省市、香港、澳门等地展出并获奖。作品入选《今日中国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名家作品集》、《中国书法博览》、《中国书法艺术家大典》、《中国致公画院作品集》。部分作品被博物馆、图书馆收藏。  相似文献   
604.
中华民国是1912—1949年问中国国家的名称。这个时期的中国,处在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相似文献   
605.
黄教奇 《收藏家》2009,(2):81-84
“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览”相继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展出后降下帷幕。邀笔者参与并见证了这次规模宏大、别出新意的展览,感受良多,略记一二。作为“雕虫小技”的篆刻单项展,主办方历来为展出模式的单调乏味而困惑。近年来虽时有放大展出、实物展出等试图变革的例子,但均属小打小闹而未成规模,占主流的仍是在印屏上打点、翻花样、最终还是承袭老套,  相似文献   
606.
孙俊红 《丝绸之路》2009,(12):14-15
晚唐大书法家柳公权一生致力于书艺,淡泊处世,言行举止透露着深刻的悟禅之道。本文对其书法思想中的禅学趣味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607.
黄晓慧 《丝绸之路》2009,(24):81-82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进程中,每一个朝代都存不同程度上对文艺的倡导和建设做出诸多努力。而支撑一切文艺得以生生不息的生命源就是儒家的中和思想。同样,“中和”一词在书法美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美学范畴,占代书论当中对于中和之美的论述比比皆是,尤其在项穆的《书法雅言》中,对中和思想的论述更为详尽。本文以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反映的书学思想为线索,对书法艺术中和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08.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篆刻作品中,有四件来自邓以蛰先生的捐献,它们分别被认定为清代篆刻家邓石如、顾振烈的印作。本文通过对这四件篆刻作品多方面的考察、研究,否定了这个结论,并重新考证出四印的作者,澄清了以往的误识,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609.
路远 《文博》2009,(1):74-79
本文围绕西安碑林藏苏轼《集归去来辞诗》刻石,对苏轼的“尚意”书法不践古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本质,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略加述评。对该刻石所据之墨迹本的由来及刊刻者邓霖其人,对苏轼这件书法作品产生的背景及其价值,略加考述。认为《集归去来辞诗》刻石之“六首本”和“十首本”各有出处,不能因为《苏轼诗集》收录10首,便轻易否定“六首本”。  相似文献   
610.
李艳霞 《收藏家》2005,(5):15-18
董其昌(1555-1637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其书风影响了明末清初近两个世纪的主流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邢侗有“南邢北董”之称,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合称“晚明四大家”,一生中创作的书画作品不可胜数,但不免有赝品或代笔之作流传于世,“鱼目混珠”的现象大量存在,然而也不乏有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