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7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午赫 《文史天地》2007,(5):18-24
“她真的太美了,我需要她!”1933年秋天的瑞金仿佛格外明丽。一个凉风习习的傍晚,一骑快马从沙洲坝出发,向距离此间3公里左右一个叫下肖村的寨  相似文献   
42.
九生 《文史天地》2007,(11):4-9
她是第一位主政国际组织的中国女性。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对事业的热爱和执著,对世界公共卫生事业的杰出贡献,无疑将让历史永远记住她的芳名。  相似文献   
43.
十年磨一剑,中国的水下考古事业在“南海Ⅰ号”发现之后的十余年里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水下考古设备还是水下考古人员专业都具备了进行近海海域大型考古发掘的能力。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文物局更是积极推进“南海Ⅰ号”水下考古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从大庆市文化历史研究入手,深入探讨在大庆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庆市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优势和机遇,提出建议,为大庆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方面的支撑和动力.  相似文献   
45.
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有一座季子庙,庙里立有一通历史悠久的延陵季子碑,其碑文相传为孔子所书,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在中国历史上,季子是被司马迁浓墨重彩写过一笔的人物。孔子知季子之美德,对他敬仰有加。季子去世后,孔子特意亲笔为季子书写碑文,字迹古朴遒劲。孔子遗留下来的书法真迹寥寥无几,因此延陵季子碑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6.
改革开放两轮修志期以来,在传统修志主业基础上,方志“十业”(志、鉴、馆、网、库、刊、用、会、研、史)逐渐形成,从而使全国地方志事业呈现出“一业为主,十业并举,全面发展”的繁盛局面。而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方志各业同样需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以调整、新增等方式构建事业发展新格局,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47.
赵岳阳 《世纪》2022,(1):78-82
<正>他是郑复他的挚友,参加了"五卅运动";他受博古的委派,重启了中断四年多的浙江省级党组织;他为革命事业三次入狱,历经磨难。他,就是一心为党的浙江省临工委书记徐洁身同志,他为共产主义事业终身奋斗,特撰文以示缅怀。籍贯诸暨,穷苦童年埋下革命的种子徐洁身(1900-1982),原名徐吉生,化名徐天仁、徐进。《大江南北》2021年第4期刊登的《大革命时期老党员徐洁身战斗在浙西》一文说:"徐洁身生于诸暨南都乡(现属浦江县)",  相似文献   
48.
《广西地方志》2007,(1):9-9,34
《广西通志·残联志》编辑室副主任谭卓帆: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国务院令,颁布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真正进入了依法修志阶段。对于保障地方志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49.
章草书,广义而言是汉代通行的隶书草写法;狭义而言是在隶草的基础上进而规范化的一种专门书体。章草书盛行于东汉末期,历经魏晋时代而渐成衰势,隋唐以后罕有书者。故宫博物院新近征得的原藏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的隋人书《出师颂》恰恰弥补了章草书发展末期的历史空缺。本文简述章草书之由来以及古代章草书家的简况,以便读者从中了解隋人书《出师颂》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0.
邹怡 《清史研究》2003,77(4):19-32
屋宇密集的城市,火灾牵动着诸多的社会关系,连带了一系列社会事务,因而城市消防事业的运作情形,反映了城市中社会关系的组织和构造.有清一代,杭州地方政府组织了专门的救火兵丁,实施了"官水桶"等防火措施,但限于人力与财力,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消防需求.为此,政府将平时的防火工作下放到基层,并号召民间力量参与其中.而由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居民关系复杂化,则推动了"义民"、"救火集"等民间救火组织的产生.官方与民间两类救火力量,各有不足,互相补充,共同承担起杭城火灾的救灭任务.灾后的赈济亦由官府和民间双方共同参与,但在官员自愿捐资的背后,却是他们保全宦途的策略性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