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4篇
  免费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全面抗战时期,浙南永嘉县发生一起下岸村村民池凤廷与官岭山下村村民吕龙海之间的水利诉讼案件。永嘉县政府起初支持下岸村在前江浦修筑陡门陡门,即水闸。从古代到民国时期,文献中一般称之为“陡门”,本文亦称“陡门”。,以便防咸蓄淡、减少涝灾。在吕龙海提出反对意见后,县政府又认为下岸村没有必要修筑陡门。这一事件惊动了浙江省政府和重庆的国民政府经济部。后经浙江省政府、经济部裁定,令池凤廷拆除陡门。不过,下岸村采取拖延态度,提出再诉愿,并决定在陡门处建造活动木桥,方便村民往来耕作。这一案件所体现的上下游村民重灌溉还是重通航的不同利益诉求,以及战乱时期多由乡民自行建筑水利设施、各级政府干预能力有限等情形,均反映了历史的共相与常情。将这一案件置于更长的时段和当时的浙南乡村社会考察,有助于探讨战争背景下乡民在农业生产和水利活动方面的考量,以及乡村社会的实况、演变与运行机制,也启发我们以社会经济的视角探讨抗战历史的内在发展,并将抗战时期视为长程历史时段中的一个“历史性时刻”。  相似文献   
102.
王颖  刘星瑞 《旅游纵览》2022,(16):154-157
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满足旅游消费市场多样性需求的必然要求。在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迎来了发展契机,势头强劲,显示出令人瞩目的活力和潜力。与此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乡土文化特色缺失、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乡村旅游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做好顶层设计,突出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强化市场管理,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3.
李薇 《旅游纵览》2022,(16):171-175
文章分析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个旧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包括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多渠道融资、推进产业融合、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激发经营主体积极性等。  相似文献   
104.
石蕾 《旅游纵览》2022,(16):20-22+26
随着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回归自然,回归乡村,获得恢复性体验是大众的普遍需求。恢复性体验是指对恢复性环境的感知体验。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平安村为案例地,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提炼乡村旅游地恢复性体验构成维度,进而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乡村旅游地恢复性体验结构维度构成。  相似文献   
105.
樊立洁 《旅游纵览》2022,(16):77-79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传统旅游模式已难以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的休闲放松需求,乡村旅游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关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应通过创新升级,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此为题展开讨论,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意义,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途径,以期促进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6.
王禹袭  刘情  李潇 《旅游纵览》2022,(17):141-143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城市居民渴望从快节奏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回归自然,获得片刻放松,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首选旅游方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慧化旅游成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围绕如何打造智慧化乡村旅游,分析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存在的服务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智慧化产品单一、智慧化专业培养不成熟、市场营销渠道狭窄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智慧化乡村旅游进程缓慢,各乡村旅游地缺少竞争力。成都市应特别注意优化乡村旅游平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多措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强化智慧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营销推介方式,提高市场的知名度,从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在进一步加快智慧化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07.
李文静 《旅游纵览》2022,(13):139-141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乡村地区需要不断创新群众文化内容,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随着我国乡村文明建设不断加快,乡村生活面貌产生了重大变化,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村容整洁,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但是在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受到发展模式、经济基础、发展理念、群众参与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二者融合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很难形成发展合力,影响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效果。因此,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不断创新群众文化,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8.
汪高鑫 《史学理论研究》2022,(3):66-80+158-159
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史,必须要有大历史视角。这种大历史视角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政治史视角,具体考察王朝更替与以史为鉴、王朝建立与神意史观、政治危机与以史资政、国家统一与大一统观之间的关联,揭示史学与王朝政治的联动关系;二是四部学视角,虽然中国古代学术存在着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但四部之间是相互包含、相互影响的,经子集在史学思想、历史编纂以及史料采撰等方面都对古代中国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考察经子集与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三是多民族视角,古代中国的历史是多民族的历史,古代中国的史学是多民族的史学,古代中国的史学史也应该是多民族的史学史,构建“完整”的中国史学史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四是中西比较视角,主要从学术地位、编纂特点、记述范围、求真理念、功用认识和学科特点诸方面,具体考察古代中西史学存在的差异,进而揭示中国古代史学史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09.
马敏 《史学理论研究》2022,(4):40-53+158
2021年5月辞世的著名史学家章开沅,是新中国培养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史观和史学思想值得总结。除却具体的历史研究及其学术贡献,章开沅史学思想中有四个独特的观念和特质:“别识心裁”的史识、“贯穴融铸”的通识、“学者人格”的史德和“因诗悟史”的史感。这四个方面的观念与特质,是章开沅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融合中外古今史学思想而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史观,也是释读章开沅丰硕史学成果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0.
改革开放后,中国近代史研究发生了大转型,其根本原因虽是改革开放的时势使然,但亦不可忽视有一批率先与时俱进、锐意开拓创新的著名学者发挥重要倡导和推动作用,其中的重要一员就是王庆成。王庆成以其所在的重要职位、所具有的广博视野和学识,一方面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改进太平天国史研究、开创社会经济史研究,号召社会史研究;另一方面更是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提倡设立城市史、近代化等新领域的课题,并得到全国学界热烈而广泛的响应。由此,他不仅开拓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而且使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题从先前的只有反帝反封建一个,改变为另有近代化与之并存的两个,在中国近代史研究大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