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猎头血祭,从人类文明中一个堪称普遍的现象,变成今天几乎绝迹、连记忆都已模糊的“隐私”,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而位于云南西陲佤山深处的佤族人,在上世纪初还残留着这一习俗。“木鼓响,人头痒”的俗语,曾在佤山中流传。今天,当猎头祭神的传统已成往事,没有了木鼓的佤山人如何适应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  相似文献   
942.
中华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型而著称。伦理纲常深透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家庭等等各个领域,亲属之间的相互称谓也有充分的体现。潮汕是中国的潮汕。潮汕先民的主体是古代中原移民。潮汕人在继承、保留中原汉民族民间亲属称谓习俗的同时,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又创造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亲属称谓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潮汕民间亲属称谓习俗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习俗一样发生了流变。本文试在考察潮汕民间亲属称谓习俗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43.
徐杰舜 《民俗研究》2003,(2):193-196
刚拿到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广西民族风俗艺术》这套书时,不仅为其厚重(二套四卷,全部铜版纸印刷)而称奇,更为其用樟木板做护夹而呼怪。是啊!这套书拿在手里比两块砖头还重,散发着浓浓樟木味的护夹,又用两根极传统又极富民族特色的编织带捆扎,我在称奇呼怪之初,第一感觉就是这套书太土了,正如俗话所说:土得掉渣了!  相似文献   
944.
吕小满 《民俗研究》2003,(3):146-152
民间剪纸中常见以鱼、凤、蝶、猫、虎比附男性,以莲、牡丹、葫芦、瓜比附女性,又常合二而一为“猫卧莲”、“鱼钻莲”、“金鸡探莲”、“鹭鸶绕莲”、“鸡卧牡丹”、“蝶闹牡丹”、“蝴蝶戏牡丹”、“蝴蝶扑瓜”、“蝴蝶闹西  相似文献   
945.
在人类发展史上,由于天灾、战乱、宗教迫害、谋生的需要以及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追求等原因,人类从未停止过从一处到另一处的迁徙,这种迁徙不可避免地带来迁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接触、碰撞、融合,甚至杂交。  相似文献   
946.
俄罗斯的宗教信仰与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亚平 《民俗研究》2003,(1):169-176
宗教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在人类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在俄罗斯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信仰占有重要的位置,与俄罗斯的社会条件、民间习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47.
“捣衣”     
车锡伦 《民俗研究》2003,(1):183-185
中国古代诗歌中咏“捣衣”,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晋·曹毗《夜听捣衣》诗:“寒兴御纨素,佳人理衣裳。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阴。纤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砧。……”唐诗中有大量的捣衣诗,如杜甫的《捣衣》:“亦知戎不返,秋至试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宁辞捣衣倦,一寄寒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刘长卿的《月下听砧》:“夜静掩寒城,清砧发何处?声声捣秋月,肠断卢龙宿戌。未得寄证人,秋霜复秋露。”杜荀鹤的《秋夜闻砧》:“荒凉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不及巴山听猿声,三声中有不愁声。”  相似文献   
948.
丽江红瓜籽     
姚国军 《民俗研究》2003,(1):186-187
在丽江,会友访朋,进入寻常百姓家,一碟紫红的红瓜籽就端到了你的前面。家家如此,户户如此,年年如此。与客聊,一边嗑着红瓜籽,一边谈笑风生,一碟小红瓜籽嗑完,至少需要一小时以上。小红瓜籽嗑起来,声音清脆响亮,悦耳动听,越嗑越有味道,尤受樱桃小嘴们的欢迎,是丽江独有的土特产。这比芝麻大,又比南瓜子小二三倍的红瓜籽实际上就是西瓜籽。因颜色呈紫红色,故名为红瓜籽。小红瓜籽玲珑剔透,乖巧可爱,易储易带,是人们休闲消遣时的口中尤物。由于气候的  相似文献   
949.
李浩 《民俗研究》2003,(1):132-139
《四时纂要》是唐代韩鄂编纂的一部按月列举应做事项的月令式农家杂录。书中涉及唐代北方农民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包括农业生产、农副产品的加工与制造、医药卫生、器物修造等,内含丰富的民俗学素材。本文即以《四时纂要》为基础,了解唐代北方的农业生产习俗。  相似文献   
950.
<正> 丧葬之礼在中国起源很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在尸骨附近就散布有许多的石珠、兽牙等,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用器物随葬的习俗。到了新石器时代,玉器开始出现,并成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及事神的信物。古代先民视死如生,认为死者的灵魂也像活人一样,只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而已,所以便厚葬死者,用玉器、石器殉葬的墓葬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