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老扬 《广东民俗》2000,(1):22-22
民俗,是每个民族都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活的社会“化石”。汉书早就说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也就是说,风俗习尚,人文风貌,乡土情韵,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因而也是构成地域文化的重要内涵。在我国,五岭之南,古为百越地,自中原地区的炎黄族群南下,开始南北文化的交汇与碰撞,进而融合,于是生发延伸为广府民系的语言圈与民俗圈。  相似文献   
192.
江梅 《广东民俗》2000,(1):19-19
杯盘碎片送朋友。丹麦人在除夕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相似文献   
193.
我省民俗学家刘志先生,继《广东民俗大观》之后,又一部历史之作《广州民俗》,于今年二月在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国名民俗学泰斗钟敬教授特为该书庄重地题了词:“只有诚恳地关心自己乡土化的人,才能成为她的真正的爱护!”  相似文献   
194.
胎发,是指婴儿出生后第一次理下的头发。在中国传统生育民俗中,对婴儿理胎发非常重视。并且对胎发的处理也十分慎重。因为发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古人认为,人的头发,对个人来说,是灵魂的栖息地,生命的象征,父母精血的结晶;对社会来说,其发饰是一个人容貌仪表美的重要标志,对民族来说,则是识别民族的显的标志。因此,对婴儿的胎发更为珍爱。  相似文献   
195.
潮州歌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主题鲜明,感情充沛,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在旧中国,潮汕劳苦大众受尽欺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有冤无处申。有理没处讲,或三五成群,或田间地头,或榕树阴下,或乐社、闲间,倾吐心声,向往未来,寄托希望,或吟歌解愁,苦中取乐。  相似文献   
196.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婚女嫁,结为夫妇,组成家庭,《易&;#183;家人》卦视这种夫妇之家为国之单位,“大登科金榜题名,小登科花烛洞房”,里人素以“始礼合一姓之好”为“风化之基”,视为终生大事,把祝吉驱邪的美好愿望和信仰习俗的传统心理糅合在一起,演绎出五花八门的婚嫁程序,是人生四大礼仪中繁文缛节最多的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197.
金朝力 《满族研究》2006,(1):110-112
在满族比较集中的河北省承德市,尤其在围场、宽城、丰宁三个满族自治县中,有些满族人家至今还保留着祭祖这一独特、古老的民族习俗。从这些古老的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先崇拜是满族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形式,它与萨满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瑰宝。  相似文献   
198.
张帆 《满族研究》2006,(2):77-80
满族传统的衣食住行,生活习俗中,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印记,有些至今还散发着进步文明的光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而今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中,它却急剧消失和埋没;加强对满族衣食住行,生活习俗的搜集整理研究,具有保护文化、承载文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9.
一、引言长期以来,饮食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单就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如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等都曾对这一问题有所涉及。在这其中,民俗学主要从饮食民俗的角度展开讨论。所谓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及礼仪常规。"其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如年节食  相似文献   
200.
客家,西晋末永嘉年间(四世纪初),黄河流域的一部分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九世纪末)及南宋末(十三世纪末)又大批过江南下,至赣、闽以及粤东、粤北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后遂沿而成这一部分汉人的自称(辞海“客家”条)。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与风俗习惯,在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民系中,也各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与风习,客家既有汉民族共同的文化风俗,也有客家民系的特色文化风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