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九一八事变引发的学生请愿示威运动启动迅猛,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后很快结束。学潮规模巨大,行动激烈,对当局的冲击程度超过以往的学生运动。但此次学潮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组织和一致的奋斗目标,也未与工农商各界相结合而形成持久运动。运动受到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在国民党当局的化解政策和众多因素影响下归于平息。  相似文献   
5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发生了天津事件,《大公报》由天津日租界搬到法租界新址。那年年底,胡政之派我去汉口当特派记者。在此以前,《大公报》只有南京、北平、上海三个办事处,我去汉口。也成立了办事处,成为四大办事处之一。我名为办事处主任,实际还是单干。另外,请陶菊隐先生担任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53.
李杜将军名荫培,字植初,1880年8月生于今辽宁省义县,1901年投笔从戎,后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历任奉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前任东北军第二十四旅旅长兼依兰镇守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边防军驻吉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主席张作相因父丧不在任上,吉林省军政由省军署参谋长熙洽全权署理。  相似文献   
54.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回顾中华民族的苦难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日本无疑是对华侵略最重、压迫最深的国家。1873年并吞中国属国琉球,1874年出兵侵略中国领土台湾,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出兵山东青岛,1928年制造济南惨案,1931年九一八事变,乃至1937—1945年,更将中华民族置于生死存亡的境地。一般认为,侵华战争是日本少数军国主义者、法西斯分子操纵国家机器,逆历史潮流而发动的,而日本普通民众则是侵华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不仅要问:日本国民为什么没有反对并阻止侵华战争?他们对侵华战争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著名学者孙宝根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从日本国民的视角,为我们再现了那段历史,以期警钟长鸣。  相似文献   
55.
中国兵器工业开始于鸦片战争,发展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后由于封建割据与军阀混战的需要,几乎每省都有兵工厂,形成了布局分散,设备、原料依赖进口,生产落后的中国兵工生产特点。1927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对兵工厂进行了分期整顿,实行关停或并迁,形成了汉阳、上海、金陵、济南、巩县5个大型兵工厂。九一八事变,特别是“一·二八”抗战后,鉴于日本侵华势不可免,蒋百里、蒋介石等先后考虑抗战开始后,能够支持长期抗战的兵器工业的工业生产基地选择问题。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后方基地的认识也在变更,先后选择了西北和湘西、四川为中心的滇、黔、川西南地区。全面抗战开始后,由于重庆具有天时、地利、人才的独特条件,各兵工厂在搬迁中有的径迁重庆,有的一迁他处,再迁重庆,最终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生产基地。重庆兵器工业支撑了长期抗战,为西南大后方的经济建设与兵工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6.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全境,随即将东北经济纳入战争体制,对东北工业实行垄断性经营。为了不断满足侵略全中国和东南亚的急需,日本一方面对东北人民敲骨吸髓,聚敛可以搜刮到的一切财富,作为原始资本,投入到工业中去;另一方面从其国内向东北大量转移资本和机器设备,在东北建设起强大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到了抗战末期,日本为躲避美国飞机轰炸,把一些要害的工业部门也转移到了东北。东北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任日本无代价、无限制地掠夺,东北大量青壮劳动力被驱之如牛马,不分昼夜的为侵略者“勤劳奉公”。在这种超常生产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7.
廿二、山西军队被整编为四个军,张学良与徐永昌商定奉晋合作安定北方,徐永昌反对阎锡山等人联石倒张,反对拦截商震离晋。  相似文献   
58.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近代中国创办的颇具影响的中文报纸.九一八事变前后,该报与日本侵华势力配合,其报道与评论具有迷惑性和煽动性.在日本关东军的帮助下,九一八事变后的<盛京时报>乘势扩张,成为东北第一大报纸.本文试分析<盛京时报>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言论与作为,从中管窥在日本侵华进程中,日办华文报纸的性质与角色.  相似文献   
59.
九一八事变后特种外交委员会的对日外交谋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对日斗争主要是依靠国联。力图运用国际社会的力量迫使日本撤兵。在这一外交斗争中.作为国民党中央对日决策研议机关的特种外交委员会,起了重要作用。外委员在1930年9月30日至1932年1月2日间,以国联为舞台,以欧美国家为工作对象,坚持不与日本直接交涉的立场,殚精竭虑,群策群力,为制止日本侵略.促使日本撤兵。作了大量的外交谋划,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同情和支持.也使日本在国际上日益孤立。但因缺乏实力为运用外交手段的基础,外委会的种种努力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60.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各地青年学生发动了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大有非立行宣战不肯罢休之势。蒋介石为此亲自出面,积极应对,却收效甚微。其间民众的诉求与政府的外交目标相去甚远,而蒋介石对青年运动的认识与应对亦存在制约与偏差。该事件使南京政府对青年学生运动陷于失控状态,并使得蒋介石充分认识到处理民运问题的复杂性,从而逐步转变了其应对类似事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