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13年1月28日,许良英先生在北京连续的雾霾中告别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他跨越93年的人生,经历了中国一系列巨大的变化,他与这个动荡曲折、起伏不定的时代血肉相连。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他养成了天天读报的习惯,关  相似文献   
32.
打蔡元培耳光的北大女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进攻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主义”政策,致使各地学生罢课游行、赴京请愿的风潮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33.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联即应南京国民政府的要求,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调停中日争端的历程.国联的调停,引起了中国知识界的不同反应.胡适始终信任国联,坚持国联外交;罗隆基的态度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认识国联的局限性,进而怀疑<报告书>的法律效力,最终发出"信任国联者,醒矣!"的呼声;胡愈之从一开始即对国联持批评和不信任的态度.分析知识界对国联处理九一八事变的反应,大致不外这三种状况.胡适、罗隆基、胡愈之三人之所以对国联处理九一八事变的反应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与国民党的关系不同,对国联及国际法的认识不同.以及对中日实力的认识不同.  相似文献   
34.
1931年的宁粤对峙是国民政府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后,在停止冲突共赴国难的政治背景下,宁方在粤方的强大压力下被迫让步,蒋介石下野.国民党通过中央政制改革案,强化党权,采用责任内阁制,双方初步和解.宁粤对峙既是个人权力之争,也体现了双方的政治态度.宁粤和解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制度难题,党内冲突继续存在.1935年底汪精卫遇刺后,蒋兼任行政院院长,实现了个人集权,但未走向独裁政治.通过和解方式建立的政制始终存在着反集权的力量,如民主宪政的政治诉求,它在一定的舆论空间与制度空间内,一直有其生根发芽的土壤与成长的机会.  相似文献   
35.
百年高地     
在一份陈旧的《俄国历史图集》中,绘有一幅1898-1904年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示意图:960万平方公里既广大又贫弱的土地上,俄、德、日、英、法等殖民纷至沓来,其势力范围将中国版图分割得七零八落。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中写满了屈辱和苦难的记忆——最近的这些天里,分别是甲午海战110周年、九一八事变73周年、英国入侵西藏和西藏人民抗英斗争100周年等等。是纪念日也是国耻日,这些日子提示着不能忘记和没有忘记。  相似文献   
36.
刘西尧,1916年生,湖南长沙人。早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鄂豫边区鄂东地委、鄂皖地委、长江地委的主要领导人。解放以后历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第一副书记,国家技术委员会、国家科学、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副主任,周恩来总理联络员,国务院科教组组长,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教育部部长,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要职。196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以下是他讲述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湖北开展革命工作的经历。  相似文献   
37.
日本“满洲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满洲移民”始于日俄战争后,至日本投降计40年。探讨“满洲移民”之源起,其直接提出为儿玉源太郎;制定移民策,阐明移民50万必要性的是后藤新平;提出20年向“满洲移民”百万人计划的则是小村寿太郎。移民分为两个时期,九一八事变前为一个时期,称早期移民;九一八事变后为第二个时期,1932~1936年为第一阶段称武装移民,1937~1941年为第二阶段,称国策移民,1941年开始第三阶段为移民崩溃阶段。“满洲移民”给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给中国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仅使中国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给日本移民当雇工,受尽其剥削,不仅肉体遭折磨,还受到精神上的摧残。日本的居民背井离乡,移来中国,幻想建立“第二祖国”,其后果是灾难重重,自食恶果。  相似文献   
38.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并发动了东北事变并很快占领了整个东北,紧接着日军又不断制造事端,将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乃至于整个中国。与其武装入侵相配合,日本当局还竭力破坏和扰乱中国的财政结构,为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行准备。本即主要针对九一八事变后到七七事变前日本政府对于中国财政进行破坏的种种事实作一详述,其中包括强占东北海关,掠夺关税收入;阻挠西方对中国的财政与经济援助;操纵华北走私,摧毁中国经济;破坏中国实施币制改革。大量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尽管日本政府与军方在对华侵略的具体方式上略有不同,其中既包括日本政府的暗中活动,更明显的则是军方的公然挑衅,但其战略步骤却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而最终目的更是一致,那就是独霸中国,并进而统治亚洲乃至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3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所进行的经济侵略和掠夺,是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然而,日本国内却有一批人置铁的侵略事实于不顾,硬把“侵略”和“掠夺”说成是什么“建设”,甚至说什么“满洲的近代工业和近代文化设施几乎是日本经营的”,“满洲的近代化全靠日本进行”,它“也是中国今日发展的一大动力”。这是在企图抹煞“侵略的历史”。对此,本文不想空谈所谓的道理,只想以事实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0.
为了适应世界大战的需要,日本军方抛出"总体战理论",并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事变初期,日本当局内部就战略问题发生了意见分歧,随着国际形势以及事变的扩大朝着对日本有利的方向迅速发展,日本决定扶植傀儡政权长期占有中国东北,并调整战略态势,策划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东亚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