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李顿赴华调查中国事件期间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3月-9月.国联派出调查团专程赴中、日各地,对九一八事变以来的日本侵华事件展开调查。该调查团团长李顿在此期间所记日记,较为详尽地记录了以他为首的国联调查团同中、日两国军政要人、各界人士会谈情况,也反映了中、日之间存在的巨大分歧及其本人的一些看法.还有对最后形成的报告书的总结性陈述:这里所刊李顿日记与本刊前两期登载的李顿信件来源相同,可互为对照。日记记载时间虽不如信件完整,但内容上更侧重于工作事务方面,因而有更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挑起战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在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坚决抵抗外国侵略。纵观东北抗战十四年,在思想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东北抗战思想的倡导者;在组织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东北抗战力量的组织者、协调者;在军事斗争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东北武装抗战的领导者。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为了深入了解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大陆通行一种说法 :九一八事变时 ,东北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未予抵抗 ,是张学良“忍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命令 ,使他蒙上“不抵抗将军”骂名 ,做了蒋的“替罪羔羊”。研究中存在一些误区 ,需要澄清。 1 .蒋介石、张学良之间并非简单的上下级关系 ,张学良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他与蒋的意见不同时 ,对蒋的命令可以不听 ,防守锦州问题即是如此。 2 .这一观点主要靠一些回忆录作依据 ,而许多回忆资料的说法存在种种漏洞。 3.事变前中国一方对日军挑衅采取“力避冲突”方针 ,对此蒋张二人具有共识。事变前蒋氏指示对日军挑衅采取“力避冲突”方针 ,对事变后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不无影响 ,但事变前“力避冲突”与事变发生后“不抵抗”方针 ,二者有明显区别。 4 .事变发生后 ,张学良和荣臻等人的电文均证明 ,是张学良对东北军下了不抵抗命令。 5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处置事变的方针 ,并非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不抵抗政策。国民政府对事变的处置是 ,诉诸国联 ,并准备抵抗。四个月后就发生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采取的是“一面抵抗 ,一面交涉”方针。 6 .张学良晚年一再说过 ,下不抵抗命令的 ,是他自己 ,而不是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 ,东北沦陷 ,大批难民流离失所 ,涌入关内。难民的救济与安置成为国民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 ,于是有东北难民移垦西北的计划与提议。本方案的筹划者柳国明是著名留美农学家 ,时任东北大学农学院院长。关于东北难民移至西北的方案 ,包括有组织调查、经营政策、屯垦地点、收益预算等长期计划 ,受到了农村复兴委员会的重视。这个计划最终虽未能实现 ,但对于我们今天的西北大开发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 陶希圣致汪精卫函( 1 93 3年 8月 )  精卫先生赐鉴 :柳国明为东北旧同志 ,彼留学美国 ,专攻农学 ,长于作物及畜牧 ,回国后任东…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9月 13日至 14日 ,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美国的日本侵华研究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日本侵华史学术研讨会” ,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会议室召开。来自中国、美国的专家学者共 5 0余人与会 ,就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暴行、战争遗留问题、对日外交“新思维”等有关历史及现实的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中国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记者和人民网及 918网的代表采访了会议。一 关于九一八事变及日本侵华暴行问题九一八事变已经 72周年 ,对其原因、过程及影响仍是这次会议研讨的重点。北京大学历史系荣天琳通过回忆自己亲…  相似文献   
16.
郅诚 《文史精华》2012,(4):53-58,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得手,气焰更加嚣张,不可一世。南下日军及台湾(当时被日本占领,为日本的属地)驻屯军不能坐视关东军独享在中国的这一硕大果实,垂涎欲滴。1932年初,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场场危机正在酝酿。就在这时,在台湾海峡的对面,发生了一起令国人震惊而又令人费解的凶杀案,几乎酿成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17.
18.
臧运祜教授和户部良一教授在日中共同历史研究成果中,阐述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及其以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双方的论述收录在报告书《近现代史》第2部第1章《从九一八事变到中日战争》中。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臧运祜详细介绍了中方对九一八事变的应对,而户部良一则论述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决策过程。两者的基本态度都是根据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始史料和既有研究成果进行论述,但在判断史实的重要性和对史实的认知方面,双方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本文着重于双方的不同之处,在梳理各自的论述之后阐述笔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2011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纪念日,为牢记历史、教育当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承办的“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同志,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发言内容涉及九一八事变及抗日战争研究的诸多方面。兹将发言精要以笔谈方式刊出。(以发言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20.
陈铃 《文史精华》2011,(2):32-36
从哲学思想到国民道德 《大公报》创始于1902年,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民国年间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大公报》名下的《现代思潮》栏目创刊于1931年9月4日,每周五出刊一期。存在了约一年时间。在其诞生前后.中国适逢多事之秋。中原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去,7月的长江大水又使成千上万的灾民流离失所,9月的九一八事变及次年的一·二八事变更让国家形势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