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该政策的分析,笔者发现,在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出台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的双语和二元文化讨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出台的前奏。对双语和二元文化讨论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揭示它与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欧洲中心霸权和民族主义之间的中国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频频邀请海外学者作学术讲演,这些讲演往往反映了海外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发展方向,展示了史学研究的多样性面貌。对于其观点和方法,我们当然不一定完全赞同,但了解海外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于促进我们自己的研究,无疑是有益的。为此,我们开设了“学术讲演”这个新栏目,并恳请学界同仁惠赐此类稿件。本期刊出的这三篇讲演稿,分别由美国俄勒冈大学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教授,日本京都产业大学、京都大学狭间直树名誉教授,意大利罗马大学瓦尔多.费拉蒂(Valdo Ferretti)教授于2006年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作的学术报告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3.
周斌 《抗日战争研究》2006,11(3):128-159
亚细亚民族会议由日本的全亚细亚协会和中国的亚细亚民族大同盟共同发起,以“全亚细亚民族的共存共荣”为宗旨,但实际上,中、日代表之间对会议的理解各不相同。日本代表的真实目的是抵制英、美的威胁并削弱其在亚洲的利益,确立日本的亚洲盟主地位;而中国代表则希望通过会议取消中日间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的独立自由。双方争论频起,几至会议决裂。同时,会议遭到了中国各界的坚决反对和严厉批评。其中虽有意气用事、不够准确之处,但如实地揭露了日本代表借“大亚细亚主义”称霸亚洲的虚假本质,表现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决心,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杜威在北京大学以"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为题进行的16次公开讲演,是其生平第一次关于实验主义政治哲学的系统论述。在新发现的第五、六讲英文原稿中,杜威集中阐释了"共同生活"理论。这一理论反映了杜威对于民主的独特理解,是其民主思想从《民主与教育》(1916年)发展至《公众及其问题》(1927年)的中间阶段。讲演经胡适口译后在各报登载,经比对可知,四个版本的中文记录稿与英文原稿之间存在结构性差异,包括大段的删减、明显的增添和自相矛盾的修改。胡适的翻译淡化了讲演中的"共同生活"部分,而突出了其中的方法面向,反映了胡适本人对杜威政治哲学的理解与释读。他在其中的选择与扬弃,也体现了其"研究问题"的取向对"输入学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董瑜 《世界历史》2020,(2):61-79,I0004,I0005
美国建国初期,随着政治文化的变动与地方市场的发展,费城工匠的生活面临诸多困境。对此,他们借助“共和主义”的话语追求“公共利益、自由、平等与独立”,以表达抗议与不满。与此同时,工匠的共和话语蕴含着复杂多元的价值取向。这反映了美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极其复杂的多重矛盾冲突。这些矛盾,不仅存在于工匠与倾向于“精英统治”的政治精英之间,也存在于工匠内部。当工匠将这些复杂的价值取向转化为行动后,对美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工匠促进公共利益的诉求转化为反对精英拥有特权的行动,推进了美国早期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在美国早期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矛盾加剧,双方对于“平等”的不同诉求,使美国产生新的社会冲突,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  相似文献   
16.
石善涛 《百年潮》2020,(2):91-94
在党史、新中国史研究中,诸多学者在论述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反帝反修"的外交政策时,一般会使用"两个拳头打人"来形容和总结。如齐鹏飞、李葆珍著的《新中国外交简史》中在论述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个十年"的外交战略时就认为:"在‘第二个十年’,由于苏联大党、大国霸权主义导致中苏关系恶化和全面破裂,我们开始摆脱中苏同盟的束缚,实行既‘反帝’又‘反修’,即既反美又反苏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战争期间,进步主义思想早已在美国得到发展,主要以拥护威尔逊总统内政方针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右翼社会党人以及持更具批评性意见的左翼自由主义者为代表。在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后,进步主义各方代表们各持己见,表现出不同反应,这不仅在美国引发了对俄国革命的排斥,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对俄国激进主义的必然性、有效性进行合理化理解的尝试,从而导致威尔逊政府在对俄政策的制定上发生了混乱局面,也对美国社会如何看待俄国革命的问题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编读窗     
我是《炎黄春秋》的忠实读者,这次看到2014年第1期的《“毛主义”对现实政治的影响》一文,觉得作者写得很棒!看文风,我原以为是西方记者所写,客观、理智、公正,结果是我们自己的记者所写,佩服!不过有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就是第61页出现的“根红苗正”这个词,我过去也常常这么写,甚至在自己出版的一本书《我的同龄人》中也这么写。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发动群众的指导性文件与整风相比,反右派运动无论是发动还是展开,都显得十分顺利。个中原因,一方面是大多数党员干部前一时期感到受压、委屈,现在党中央终于站出来为他们撑腰了,于是个个奋勇当先,冲锋在前;一方面是广大的工农兵和基层群众被发动起来,他们不像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那样思前想后,顾虑重重,而是党指向哪里就坚决打到哪里,其激进程度甚至超出指导者预设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后,日本民间为对抗美欧扩张在华权益而提出旨在与中国等亚洲国家间提携甚或结盟的亚洲主义论调,在其嬗变过程中存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紧随局势变幻而频频翻新名称和言说;一是始终未变其国家利益至上的实质,及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所不屑的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