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一黔灵山上隐略升腾的烟霞紫气,似乎预示着黔山秀水将有更新的大千气象,连缀着贵阳到安顺自然风水中的人为脉动,搅动了因急切期盼同步小康的喧闹与蓬勃展望的气场。从屯堡妇女宽袍大袖的洒脱与江淮古风的夸张中,不难想象,600年来,这里,原来就是南京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好一派水潦山曲的浑然景象,托举的是600年秀甲天下的山高水长!如今历史的长度在朝着空间的宽度转化为立体的维度。  相似文献   
72.
正香港特区政府作为法治精神的守护者,文明社会的管理者,努力以法律理性作为实践智慧,以程序公义作为办事准则,以诚实守信作为行为价值,正致力于把香港打造成为一个廉洁高效、公平正义并充满竞争活力的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73.
《世界遗产》2014,(1):82-85
江南水乡古镇作为农业文明时期产生和发育形成的特色城镇,凝聚了江南地域的数千年文明积淀,它们作为古镇景观单元的单体建筑以及植被景观,其传统的外形、材料、位置、功能以及修建工艺等都真实、完整地保存和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74.
《世界遗产》2014,(1):40-41
5000多年前,在杭州北部的余杭良渚镇,曾经活跃着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史前人类社会。这个被称为“良渚文化”的史前文明以制作精美玉器和夯筑规模宏大古城著称。5000年后,昔日先民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当代人手中厚积薄发,积淀着良渚文化最深邃的内涵。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遗址公园,已被浩淼葱郁的果园所覆盖,枝叶间含苞待放的桃红梨白,与良渚古城墙的千年遗迹共存。  相似文献   
75.
孙雪静 《世界遗产》2014,(10):92-95
得益于周围连绵的群山和高原的阻隔,四川盆地孕育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一片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先秦时期这里有一个名为“蜀”的古老王国。公元前316年,古蜀国被秦国征服,其后的文明进程也逐渐淹没于中原文明的洪流之中,有关先秦古蜀国的史料记载只言片语,仅留下语焉不详的远古传说。  相似文献   
76.
《世界遗产》2014,(8):106-107
7月1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修复——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遗产"分论坛在贵阳举行。此次论坛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黔南州人民政府承办,住建部左小平处长,贵州省住建厅杨跃光副厅长,中科院袁道先院士等人应邀出席会议。上午,来自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联盟(IUCN)、韩国江原大学、英国肯特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就世界自然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做了精彩的报告,与此同时针对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的特点,就喀斯特的石漠化、地质遗迹、岩溶洞穴等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进行了探索和交流,并最终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77.
丹青 《世界遗产》2014,(8):110-110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名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政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申遗项目。我们今天关注的不只是申遗成功的喜悦,更应该关注申遗思路、过程,特别是申遗成功后的现状保护与未来发展。世界遗产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弘扬世界文明多样性最高理念平台,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全面记述川西历史文化名镇安仁保护、利用、管理的新探索,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文物功能及其所积累的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9.
中国的商业文明,蹒跚走到当下,一个重要的母题逐渐浮现:如何关切和放置作为公司主体的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80.
《中华遗产》2014,(11):14-16
中国大河日日奔流不息,自远古而始,催生出了一朵又一朵文明的浪花。这浪花里,不仅留下了先民们追逐肥沃土地、樵耕渔猎的足迹,还映射出一座座因河而兴、而衰的国家与都城。人们对水,充盈着太多复杂的情绪,爱与怕、利与害、共处与抗争,矛盾的纠缠中,不仅被塑造了不同的性格与文化,还成就了大量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水利工程。如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所言:文明因河流孕育,受河流滋养,随河流流淌,与河流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