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盼望已久的《古中亚币》一书终于出版了。在收到李教授的赠书后,我反复拜读多遍,真是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62.
孔陈焱 《世界历史》2004,(5):126-128
《1 8 50年前出版的关于中国的西方著作》 (WesternBooksonChinaPublishedupto1 850 )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院 (SOAS ,SchoolofOrientalandAfricanStudies)图书馆中所藏 1 850年前西方出版的有关中国的著作总汇。这批书籍已经由英国学者约翰·勒斯特 (JohnLust)进行整理 ,并被知名的国际文献公司 (IDC ,InterDocumentationCompany)制作成同名缩微胶片在全球进行推广 ,这是研究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和西方汉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库。对于长期缺乏相关外文资料的中国学者来说 ,弥足珍贵。约翰·勒斯特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院的前任中文…  相似文献   
63.
胡适的实验主义的起源和形成,是从中西暗合到中西合璧的一个成功典范.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如先秦诸子、程朱理学、清代考据学里本身已具有的"由疑到证"的方法、精神暗合了现代西方"科学"的实证精神.胡适对赫胥黎的存疑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等思想、方法的接受和宣传,是建立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自身的传统观念和知识结构之上的.他用自己头脑中固有的传统观念,即与西方暗合的由"存疑"到"考证"的精神,根据治学、救国的需要来接受和裁剪杜威的实用主义,"成功地把现代文化的精华与中国自己的文化精华联结起来",①合璧为"中国化"的实验主义.  相似文献   
64.
广西交通史研究是广西区域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量地方史资料和论著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西交通史研究呈现深入发展的趋势,成果丰硕。但亦存在较多局限,即研究对象在区位、范围、专题方面的选择失衡,理论建树较为薄弱,资料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65.
《风景名胜》2009,(10):52-53
古丝绸之路无疑是千百年来沟通中西文明的重要桥梁。但西出长安,巍巍关山和绵延秦岭在陕甘边界上积聚成的座座山岭,使陇坂难越,关山难渡。清代诗人刘滨一诗真实描述了这段道路的崎岖难行:“崎岖道仄难容马,阴邃荆丛每伏蛇,高控秦川雄陇右,峦峰处处是云霞”。  相似文献   
66.
胡适的大部分英文作品都以中国文化为主题.从他博士论文所表现的主旨看,从他对"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诠释看,从他中西文化观前后期的演变看,从他在英文语境中与西方汉学家的对话看,他在英文作品里倾注的核心主题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的这一历史观既表现了他的民族主义情怀,也反映了他对现代化的基本认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含和复杂的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67.
吴浩军 《丝绸之路》2009,(10):15-16
陶公新建昌马河大桥碑立于清嘉庆五年(1800),现仍在原地,保存基本完好。本文对碑记进行了释读。碑记是昌马河建桥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研究玉门市桥梁史、交通史和昌马地方人口状况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8.
曾振宇 《史学月刊》2005,(12):17-23
徐敬德是朝鲜王朝著名哲学家,尤其在气论哲学上成就斐然。徐敬德气论深受中国古典气论之影响,中国古典气论所彰显的泛生命性、泛道德性、前逻辑性三大特点在徐敬德哲学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中西哲学范畴与概念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西方哲学史上那种获得“绝对的纯粹形式”的“纯粹概念”,在以中国与朝鲜为代表的东方哲学中是不存在的。表现在概念与范畴上的东西方哲学不可通约性的矛盾,有待于学人进一步的发掘与评价。  相似文献   
69.
中西史学比较研究是钱穆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钱氏往往是以此来阐明史学的本质、方法、功用和中国史学精神。其中西史学比较研究主要包括中西史学关于历史中人与事关系的认识、史学的通变观、史学的体例和体裁、史学编纂方法、史学功用、史学发展形式等方面。钱穆的中西史学比较观是建立在他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基础上的 ,意在为他的中国史学优越论和中国历史文化优越论提供理论和历史的依据。它既有积极合理性 ,也表现出文化保守性和民族狭隘性。  相似文献   
70.
彭慕兰 (KennethPomeranz)在其新著《大分岔》中提出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观点 ,即欧洲发展与中国内卷之间的“大分岔”是在 1 80 0年以后才出现的。由于彭书轻视关于具体生活和生产状况的知识 ,偏重理论和书面数字 ,以致在论证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经验性错误。彭书没有认真对待近 2 0年来西方研究 1 8世纪英国的主要学术成就 ,即对农业革命、原始工业化、城镇发展、人口行为转型以及消费变迁等“五大变化”的证实 ,把这些革命性的变化尽量写成是内卷型(即劳动边际报酬递减 )的演变 ,同时又把长江三角洲经历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描述为发展型 (即劳动边际报酬剧增 )的变化 ,结果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其实 ,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源于上列五大趋势及其与英国煤矿业特早发展的偶合 ,而 1 8世纪的长江三角洲则不具备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中国后来进入的现代经济发展道路和英国完全不同 :即首先通过社会革命来进行资本积累 ,尔后通过农村的现代工业化来降低农村 (部分地区 )的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