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10年6月12日至14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主办的史学理论:中西比较与融通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来自国内众多单位的28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如何沟通中西史学理论、中西史学理论的异同、传统与变迁——理论观念的现实意义等理论问题以及马工程《外国史学史》编写大纲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湖南文史》2011,(1):47-47
上海,4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有一独特之处:大量外国移民,城市被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两个外国租界方圆8.72平方公里,拥有超过120万移民,法国租界面积和人口都占了一半。  相似文献   
103.
辜鸿铭的保守主义思想,来源于18世纪末、19 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浪漫主义,再加上他忠于清王朝、忠于“中国政教、文明目标”而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历史观和文化观。他以内在的道德精神和外显的秩序与安宁作为评论晚清历史事件的基准,其分析结论“大疵而小醇”。在对待中西冲突的看法上,则坚持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主要引用前述浪漫主义和若干国际法学理,从道德和文化的角度对西方列强加以谴责,成为中国最早“以西学反西方”的尝试。他还对清末中国的发展之路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其保守思想实开“东方文化派”与“当代新儒家”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4.
于继增 《文史月刊》2005,(11):44-49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也是打开海上中西交通和贸易往来的第一人。据《明实录》记载,郑和首次下西洋的时间是“永乐三年六月己卯”,即公元1405年7月11日。近代以来,国内外对郑和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随着这位伟大的航海家成功远航60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这种研究工作和实证考察更趋活跃,并且有了许多新奇的发现及理论建树,使郑和这位“海上巨人”的面貌逐渐清晰,历史上一个个谜团也慢慢解开了。破解这些谜团,包括关注那些新产生“未解之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郑和在28年间七下西洋这一伟大壮举的历史价值,也引起人们无尽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5.
方豪(1910—1980)是我国现代名史学家、天主教神父。他学问精深、治学严谨,精通拉丁、法,尤矢志专治史学,造诣甚高。在中西交通史、宗教史、宋史和台湾史等学科领域取得了卓成就,作出了开拓性、奠基性贡献。本主要对其在中西交通史领域的学术成就、特点及其在现代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西方素质教育灵活、自然、多姿多彩等特色的研究,分析我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从中受到启发,寻求我国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7.
保定西大街     
李康 《旅游》2009,(12):58-58
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曲曲折折,厚实凝重。沿街建筑,青砖灰瓦,古色古香,还有那不时穿行而过的人力三轮车,串串铃声清脆……这就是保定的西大街  相似文献   
108.
试论中西历史文化之差异对博物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是晚清国人面临民族危难,奋力图强时,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热潮而被引进中国的舶来品。文化的整体性不能被人为割裂,博物馆在西方能够产生并获得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其中某些部分确实是我们的历史传统文化所缺失的,诸如民主意识和制度的确立;用财富换取社会地位的价值导向;具有世界性、现实性、视觉冲击感强、易于交流的藏品;需要以物辅助完成的历史教育、宗教敬畏、科学实践和探索等等。这些部分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博物馆在我国公共生活中参与程度始终不高的一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09.
中国佛教源于印度。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后。佛教传人中国。凉州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是佛教传人中国较早且发展迅速的地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商贾、僧人等驻足其间。推动了凉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佛教的发展。竺法护、昙无谶、鸠摩罗什、玄奘等一批中外高僧曾在这里弘扬佛法、翻译佛经。凉州本土也造就了许多佛教高僧,如竺佛念、释智严、释宝云等,他们东来西去,  相似文献   
110.
北京大学古代史研究中心荣新江教授的新作《中古中国与外来明》由三联书店于2001年12月出版。该书是他研究粟特和摩尼教、景教论的汇编,集中地展现了他近年研治上述问题的成果。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历史学界对这个有国际影响的学科研究的最新水平。我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