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又称前汉,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于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历198年。汉袭秦制,实行中央集权,是我国封建制度巩固和发展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西汉统治者遵循“黄老治术”、  相似文献   
22.
越南是中国的南邻,在其可考的两千余年的信史中,千余年属中国郡县,968年建立自主封建国家后仍与中国历代王朝保持宗藩关系,直至188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才宣告结束。中越宗藩关系的朝贡、册封和实施过程中的战争,为中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基本模式。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是中越关系史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对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关系史的研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彭小瑜 《史学月刊》2005,(1):102-106
对中西历史进行比较研究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学术工作,学者们对其可行性和方法论尚未给出清楚系统的说明。比较史学是否可以成为像比较文学和比较法学这样为学界所公认的成熟学科还有待学者们的研究实践来证明。以中西法制史上刑罚的宽免为例,历史研究的对观或对照方法在某些个案研究中会有拓宽视野和思路的作用;而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流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概念的质疑性分析,我们发现,另一种可行的同时又是宏观的历史比较研究可以是超越时间和空间局限的社会科学研究。至少,这样一种宏观的思维将会帮助我们突破一些陈旧和可能错误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24.
陈金凤 《史学集刊》2008,1(1):49-55
汉光武帝"柔道"治国,致力于稳定统治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实行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的军制改革,针对周边少数族的威胁,制定了以保守为主的边防政策.汉光武帝的边防政策基本上维护了东汉政权边境安全与社会稳定,成为"光武中兴"的重要原因,但其保守性,也对东汉边防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自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联邦论作为一种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分权理论,在近代中国政治生活中时隐时现,并最终引发"联省自治"运动。但由于联邦论作为一种外来思想,难以在中国政治文化中找到移植的土壤进而完成国家统一的政治整合使命,从而使联邦论的正当性逐步消蚀。而联邦论与反联邦论之间的论争最后演化为宪政民主与民族国家两种话语之争,它扭转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模式,并最终使联邦主义成为中国历史上被放弃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26.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在赵匡义和赵普等众将的拥戴下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这年正月初五下午,赵匡胤废去柴宗训,称帝,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建年号为“建隆”。建国后赵匡胤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历史上的宋太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  相似文献   
27.
籁辰 《文史月刊》2012,(4):17-18
公元前403年,韩景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韩国诞生。 韩昭侯在位(前362-前333年)期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国。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  相似文献   
28.
来自哈佛的古典自由主义小花,在宋子文年轻的心上微微拨动过,却不曾找到在中国培植生根II~壤。自迈入国家机器,他不自觉地成为“国家意志”、“统制经济”、“中央集权”的执行者和代言人  相似文献   
29.
马勇 《文史天地》2014,(6):17-19
正当过分的中央集权体制弊病日益明显时,人们的关注点当然是如何克服这一政治体制的弊病,重建新的权力模式。这一点在清末民初表现得尤为明显。宋教仁所提出的分权模式既是对前此思想探讨的理性总结和折衷,也是对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预测和规划。宋教仁的理想一方面是想克服旧有中央集权体制弊病,调动和利用地方积极性,另一方面他实际上是依然期望在"统一中国"框架内解决问题,期望建立一个强有力而又富有理性的中央  相似文献   
30.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以及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决定了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发展道路的独特性。简帛、墓志等新考古资料的陆续出土,不仅丰富了学者对战国秦汉社会的具体认识,而且迫使学界对以往认识进行再思考。为了进一步探索战国秦汉社会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