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扩大历史研究视野,关注时事热点问题,2011年6月底、7月初,应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邀请,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员朱浤源教授,韩国全南大学崔承现、吕炳昌副教授莅临北京大学历史系,举办了四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除历史系师生外,参加讲座的还有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外交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大学相关院系的师生。  相似文献   
62.
在那样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研究院的老先生们居然能从事学术研究,且成果累累,相比之下,现今那些搞抄袭、走门路的所谓专家、教授们,真让人心寒。在宜宾市李庄镇板栗坳,有一块《留别李庄栗峰碑铭》,记载了中央研究院在李庄五年多的难忘岁月中,与李庄人民结下的山高水长的深厚情谊。在碑后留名的50多人,在当时或后来都是国际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3.
童志强 《江淮文史》2012,(6):124-141
2010年4月,笔者应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之邀,自费赴台作访问学者,得以有机会在台北“国史馆”查阅大溪档案等有关资料,此行收获颇丰,看到了一些未经删改的与新四军和皖南事变有关的微缩档案。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每一桩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事先定然会有蛇灰蚓线和种种前兆。诚如陈毅所言:“惟皖南事变伏根甚深,内容复杂特甚,国人或有不及细察者。”本文试从两岸档案史料稽考爬剔、梳理分析着手,本着存真求实的宗旨,对皖南事变之起因提出一些新的探索,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4.
张友仁 《百年潮》2012,(12):27-30
1947年7月,我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随后留校任教,至今已65载。北大经济系是中国经济学界重镇,有不少大家、名家曾在这里执教。我有机会和他们一起共事,深感荣幸。马寅初校长我刚留校工作的时候,北大经济系主任是赵迺抟,经济学教授有周炳琳、周作仁、蒋硕杰等。马寅初还没有到校,校长是胡适。马寅  相似文献   
65.
从1937年直至抗战胜利,故宫博物院和中央博物院的大批珍贵文物由南京出发、分三条线进行了万里播迁的惊险历程。国宝们最终平安存放于四川各地,直到抗战胜利再安全返回。在战争状况下任何情况均有可能发生,国宝命系民族文化之根,因此当时高层曾提出政府垮了可以重建,文化之根脉中断则难以为继。这批文物的迁移路线直接由当时高层少数人决定,随时变化,事先并无计划。而三条线路的运送人员互相也不知道彼此的情况。在大批文物转运过程中,中央博物院职员家誊也辗转于西迁途中。最后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国营造学社,共同落户宜宾李庄,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不凡的学术生涯。  相似文献   
66.
一幕催人泪下的悲剧。但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时在中央研究院工作的王实味,在《解放日报》上陆续发表了《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及《硬骨头和软骨头》等杂文,被当时中央社会部长康生上升为政治问题,随着又居心险恶地给王实味罗织捏造了“反  相似文献   
67.
抗战后期,李约瑟来华援助战时中国科学,被中央研究院授予通信研究员。他考察该院各研究所,与傅斯年等学者有着广泛交往,在为中央研究院提供科学器材和文献、发表学术论文和加强与英国学术界交流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央研究院学者则为李约瑟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和英国学者来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8.
我与温济泽同志相识是1980年的事。那时,我正协助李维汉整理回忆录。为协助李老弄清楚王实味问题,我们先后访问过许多延安时期的老同志。温济泽同志也是王实味所在的延安中央研究院的,原为文化思想研究室的研究员兼学术秘书。整风运动开始后,临时调院党委搞宣教工作,直接参与处理过王实味问题,并在当年就写过反映王实味问题的《斗争日记》一文,是我们必须访问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