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小时候,每当听到中国历史上常说的逐鹿中原,心中一直很纳闷:那到底是一头什么样的鹿,会这么吸引人,让无数豪杰竞折腰,并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与大格局?后来从事考古与研究历史,也一直想找出这头鹿,并认为这可能才是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最大的问题和发现。  相似文献   
72.
《环球人物》2012,(34):61
文新茶叶携手国内顶级制作团队,重金打造茶行业首支音乐大片"人生草木间 ,此字念个茶:.山容天下同泡一壶茶,香透了秦砖汉瓦……"11月21日.伴随看总政歌舞密著名有年歌唱家霉佳悠扬嗦亮的歇声,一曲毛心容天下》的茶文代主颖叭开启了中演西部国风茶韵音乐电视首映仪  相似文献   
73.
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12,27(3):55-59
中原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是中原崛起的时代呼唤,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中原儿女的庄严承诺。选择"三化"协调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之路,有着深厚的宏观背景。在整体、协调、融合、可持续原则的制约下,"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产业集群发展、产城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其中,城乡统筹发展是"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包括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搭建城镇化本土承载平台,推进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城乡资源共享平台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4.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2,(2):36+38-36,38
从本期起,本刊陆续刊登《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的系列文章,对连接东北与中原古老通道的早期历史,鲜为人知的"冰雪丝绸之路",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75.
高小红 《黑龙江史志》2012,(19):8-10,13
<正>一、李兴佑及其使宋史料考辩关于李兴佑使宋的史料,中韩两方面共有七条,分别来自《宋史·太祖本纪》、《宋史·高丽传》、《高丽史》、《宋史全文》、《玉海》、《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其内容简繁不一,但大体相同,可见李兴佑实有其人,使宋之行确有其事。其具体史料如下:《高丽史·卷二》:"冬,遣广平侍郎李兴佑等如宋贡方物。"  相似文献   
76.
一、设防体系 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北岳恒山主峰——雁门山中。在168平方公里面积上设防雁门关双关,现留有“双关四隘口”六大军防体系,这是一套中原北边科学而完整的建筑设防体系。雁门关为双关,一为西陉关,一为东陉关,合称雁门关。上古称北陵,夏商周称西喻关,春秋称句注塞,魏晋分成西陉关、东陉关。  相似文献   
77.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2011,(4):124-125
施建雄;孙巍:《史学传统与文化认同》(《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五代以降,史家重视历史记载的前后相承,并有目的地记录周边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相互交往的现实内容,文化认同进一步拓宽;辽金元时期重视对前朝史和本朝国史的编纂,这不仅说明编纂者拥有历史传承的明确意识,而且体现出他们对于中原文化的一种自我认同。总之,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史学的鉴戒功能得到发挥,从而彰显了史学传统与文化认同不可分割的密切  相似文献   
78.
Lisa 《世界》2011,(10):180-183
当中原文明与来自西方的艺术气质相碰撞,当力量感与特御风速度相逢,这一场看似不和谐的旅程,在山峦古栈道的见证下,用现代机械文明向古代晋商文化致敬。当楼兰穿越到山西,这场混搭余味悠长。  相似文献   
79.
本文梳理中原地区文明起源的脉络,认为在前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出现了私有财富,为氏族制度的瓦解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在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铜器、文字、宫室礼仪建筑、城址等文明要素,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古国;在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在整个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以其发达的农业经济和居"天下之中"的地域优势,不仅使中原地区成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地,而且还使中原地区唯一顺利地完成文明起源的全部历史过程,成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80.
游牧文化的研究正在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在中国历史文献中,游牧人扮演了中原王朝和其他农业文明的毁灭者的角色.在世界系统中,他们长期以来又是定居文明的信息传播者.游牧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主要有马的驯化;车、马镫和骑兵的普及;对奢侈品的传播;对贸易交往的贡献、宗教与地理知识的传播.中国北方游牧文化曾经是东亚系统中的重要动力,并且是中国与其他文明的文化与贸易的发起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