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华民国史研究已经走过了30多年历程。30多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经历了一个由“险学”到“显学”的发展阶段。①随着中国学者思想禁锢的解除、资料占有的全面、研究方法的多元和理论视野的拓展,国内涌现出一批出类拔萃的中青年学者,他们发表的论文或专著,在国际汉学界居于学术前沿,这也是民国史研究逐渐成熟的标志。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华民国史》(36册)全套出版,民国史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72.
一河南省机制铜元铸行概述对于我国机制铜元的开铸、形制及成色,著名钱币学者王守谦先生在谈到铜币之起源中这样写到:铜元始铸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月,广东省仿外国铜币式样,鼓铸新铜元。重量二钱,成色九五、铅五(或铅四锡一)。正面书"光绪元宝",中有满洲文"宝广"二字,周围有广东省造,每百枚  相似文献   
73.
邵明志 《中国钱币》2012,(1):62-66,I0002,I0003
中国近代机制铜元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广东省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其间历经晚清与民国两个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机制铜元在广西等个别边远省份和地区仍有局部流通,直至50年代后。铜元作为传统制钱的替代品,近半个世纪来  相似文献   
74.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翻开了历史新纪元。许多人认为就职典礼一定十分隆重,这在一些文学、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均有所表现。其实,孙中山就职典礼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隆重。这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氛围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5.
日本侵略者走了,中华民国来了。高金说,二者在歧视原住民的根本上没有不同,“只不过老蒋比日本人少一些武力而已。”……原住民运动已延续三十多年,部分形式上的歧视或忽视是消除了,但实际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6.
宪政审查的世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改革应该如何为自己设定目标?我以为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构建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秩序。而文明的社会秩序如何构建?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历史实践的经验,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都证明一个结论:要构建文明秩序,只有接受宪政民主,舍此别无良途。因此,深化改革,需从推进宪政着手。而推进宪政,根据中国现实情况,可以走出的一步是建立宪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77.
2012年11月16日,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与本刊联合在京举办了"改革共识论坛"。到会者近百人,就中国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如何达成改革共识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相似文献   
78.
丛日云 《炎黄春秋》2012,(12):29-35
一、新政协筹备会上有关国号的争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名称正式产生于1949年的新政协筹备会。这一名称的由来以及会议期间的争论,从目前笔者所接触到的史料看,基本史实是清楚的,但一些过程和争论的细节尚有模糊之处。新政协筹备会第四小组的任务是负责起草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就是在这个第四小组的会议上,产生了关于国号的第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79.
李步云 《炎黄春秋》2012,(12):11-13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建国后我们过去政治体制上的最大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按我个人理解,权力过分集中,具体表现为:党与政府,权力过分集中在党;领导个人与领导集体,权力过分集中在个人;中央与地方,权力过分集中在中央;国家与公民,权力过分集中在国家。这一弊端的根源是党政不分和以党代政。以往民主法治不健全的根源也在这里。而这正是"文革"这  相似文献   
80.
魏宏运 《百年潮》2012,(7):76-77
正1933年4月,东北抗日前线诞生了一个特殊的抗日政权,称"华东共和国",只是因日军严密封锁,南京国民政府又对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冷漠对待,置若罔闻,华东共和国鲜为人知。在那民族灾难惨烈,民众拼死抗争的时候,竟有此一振奋人心的抗日政权成立,是不应该被遗忘的。要了解这一抗日政权产生的梗概,可翻阅1933年7月23日《申报》。《申报》是根据东北去上海的人士所携带的伪满《大同日报》6月14日、15日所载信息刊登这一惊天之事的。报道的题目《异哉所谓华东共和国》虽以疑问口气出现,副标题却用三行字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