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中共一大的亲历者,毛泽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口述或撰文等形式回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他的回忆涉及早期共产主义者谋划建党、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及中共一大召开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或是相关人物、或是具体过程、或是重要细节。他的回忆通过会见友人、大会讲话、刊发文章、出版书籍和建党纪念等方式公开传播,从而形成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早期记忆,并深刻影响建党纪念以及中共党史的编撰。  相似文献   
102.
李林  毅军  夏若天 《文史精华》2013,(11):10-12
1973年12月,中国发生了一次不寻常的事件。中共“十大”召开4个月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北京与沈阳、南京与广州、济南与武汉、福州与兰州八大军区司令员相互对调。这件事情不但在国内产生巨大影响,在国际上也引发了各种猜测。  相似文献   
103.
康生是一个投机分子,一个通过诬陷迫害他人来谋取个人权益的野心家。提起康生,人人都知道他是党内大奸,但对于其怎样一步步变得让人闻之色变,又怎样"功德圆满"成为"中国贝利亚"的却知之甚少。《解密档案:"中国的贝利亚"在延安》一文将康生政治生涯的一个关键阶段——延安时期——的所作所为进行了精心梳理,以揭露其进身之路。  相似文献   
104.
吴艾 《江淮文史》2013,(6):45-63
说1936年是中共的重要转折点还-因为,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共才实现了全党全军的统一领导.毛泽东才更加成熟,成为总揽全局的中共革命的舵手。  相似文献   
105.
<正>在中共历史上,曾经有千千万万党员在隐蔽战线上工作,也曾经有千千万万同志因工作需要在隐蔽战线上跨党工作,并卓有建树,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国民党党员、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便是其中一员。既信仰三民主义,更崇尚共产主义,青年职业革命家先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梅龚彬原名梅电龙,现名是他用梅龚彬之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时改过来的,既是与妻龚冰若志同道合之共勉,又有背叛封建家庭之意。  相似文献   
106.
关于"一大"会场突然遭到法租界巡捕搜查的原因,过去党史界、学术界经过研究一致认为:问题出在出席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身上。因为马林是荷兰人,曾在荷属爪哇从事革命活动而被当局驱逐出境,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都知道马林是一个从事共产主义活动的革命党人,对他的行踪特别注意。当马林奉命离开莫斯科来上海,途经维也纳向奥地利政府当局领取来中国的签证时,就被拘留六天,后来在朋友和律师的帮助下才获释,  相似文献   
107.
曹萍 《攀登》2013,(2):1-4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青海"两新"目标和"三区"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8.
2001年6月4日至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吉林省委员会联合主持的“东北疆域历史与现状研究工作座谈会”在长春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吉林省委,中共辽宁、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国家物局等部门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围绕着应客观反映中共华北地方组织在创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用翔实的史实说明,七七事变前后,中共华北地方组织已基本恢复。并成为华北最大政党,进而指出在八路军未投入开辟抗日根据地之前和八路军开始创建抗日根据地但暂时未到达的地区.中共华北地方组织即先机着手创建抗日根据地,首次提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分为三种类型,即以八路军分兵发动群众为主、八路军与地方党组织协同配合、地方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为主。  相似文献   
110.
评论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是与非,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不作具体历史分析。全盘否定这一时期苏联对华政策,或过高评价国民党政府所谓维护国家主权的行为。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不应套用一般原则.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抗战期间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关系缺乏稳定的基础,而这又主要是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是亲英美集团,改善中苏关系出于被迫。国家主权问题并没有对中苏关系发生决定性影响,这不是因为主权本身不重要。而是蒋介石并没有把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在蒋介石看来。中苏关系中更重要的无疑是苏联援助、苏联出兵,并且苏联不要支持中共。当这些无法满足时.且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介入成为中国的盟国。中苏关系对蒋介石就失去了应有价值,关系恶化也就是早晚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