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两汉时期,胡人内附持续时间之长、人数之多、地位之高、范围之广都是前代所不能比拟,通过对内附胡人资料的梳理分析可知,两汉时期胡人内附呈现出已被迫内附为主、内附总体规模较大、内附胡人具有反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2.
刘亮 《文史月刊》2012,(3):36-36
两汉时期,由于实行的是察举制,各地自下而上选拔出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直接进入国家管理层。这些被选拔上来的青年才俊有一项特权,就是乘坐公家的车马赴京面圣。也正是因为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来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相似文献   
83.
汉番禺城故址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两汉时期岭南地区经济都会番禺城故址所在历来多有争议,本文通过细致的考证分析,否定了今广州旧城区说这一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以及番禺沙湾说、顺德简岸说等异说,并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地名遗存、地貌状况、汉墓葬点分布、历史水道交通条件、历史城市生态环境等多重证据,认为秦及南越国时期的番禺城在今广州旧城区,但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则将南海郡治与番禺县治并置于旧番禺城之南,并考订两汉新番禺城的具体方位当在今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一带,论文相应还探讨了东汉末年番禺县城迁回旧址的时间、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84.
袁炜  曹源 《中国钱币》2014,(2):28-30,36
正近日有幸拜读刘春声先生编写的《中国钱币大词典·厌胜钱编》一书,对书中小巧精美的两汉时期厌胜钱颇感兴趣。仔细品味,发现两汉时期厌胜钱中不少构型在有关东汉三国陪葬明器摇钱树的文章中曾经见过。将两者对比分析,才发现在两汉时,士人佩戴把玩的小小厌胜钱与流行于四川盆地的陪葬明器摇钱树部分构型颇为相似,笔者遂对其相似性做一点分析,其中包含有对"五利后"铭文钱的一点浅见。据现今考古学证实,摇钱树是东汉到三国时期,中国西南、西北地区流行的一种陪葬  相似文献   
85.
两汉纪》是首次将两汉历史以编年体写就的史书,《资治通鉴》在成书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两汉纪》的成果。《两汉纪》通过影响《资治通鉴》,进而影响到两汉题材历史演义的成书。主要表现在体裁形式的影响,叙事方法的影响和正统观念的增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6.
吴璐薇 《神州》2014,(17):20-21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北美汉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作为北美汉学界的新秀,加拿大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传教士阶段,其学术研究成果集中于上古文学、秦汉诗歌及秦汉哲学散文。本文分别对这几个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主要成就,揭示研究的历史及趋势。加拿大汉学在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建树颇丰,然研究方法和领域较为传统,且多为个体阶段性成果,未能形成体系并得以传承。此外,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的加拿大汉学家大多为华裔或他国学者,本土学者数量稀少。加强本土汉学学术力量培养,将是加拿大汉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7.
1 引言 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的两汉时期,经历了西汉、新莽、东汉三个朝代。伴随着政权的更替,其间实行了多次币制改革,铸行了刀、布、圜钱等形制各异、轻重不等、币值不同的青铜货币。而钱币铸造也是石范、铜范、叠铸等多种工艺并行^①,甚至翻砂工.艺也似乎初显端倪。迄今为止,已有较多学者对两汉青铜钱币的合金成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8.
何晓清 《神州》2011,(7X):32-32
匈奴作为北方第一个游牧民族统一政权,成为了两汉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对象,匈奴的内迁在两汉呈现出阶段性演进的特征。西汉主要是战争降俘的内迁,东汉则主要是把匈奴作为臣属的安置性内迁。在内迁过程中,两汉王朝推行了因俗而治,加强监管,逐步同化等一系列政策,体现了传统华夷观的主要内容——华夷之辩,华夷一体,以夏变夷。  相似文献   
89.
画像石是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①,因主要流行于两汉时期,所以常称为汉画像石。作为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汉画像石具有质朴、深沉的民族本土艺术特色,体现了大汉帝国的时代特色和豪迈情怀,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山东是我国汉画像石分布的主要区域,汉画像题材内容丰富,雕刻技法多样,发现时间早,延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90.
李燕 《收藏家》2022,(3):107-110
印章,在古代是人们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商周时期印章已经产生,两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印章的制作和使用数量大大增加。汉代印章在秦篆书基础上有所创新,基本摆脱了篆书的呆滞繁复,呈现出一定的隶书味道和金石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因此在我国印章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