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中国封建社会推行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的终点站里,刘春霖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状元。  相似文献   
72.
唐代墓志是一个丰富的史料宝库,唐代墓志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唐代墓志中有许多关于科举制度的史料,不仅可以补充《登科记考》中有关明经、进士科记载的不足,而且还提供了一些被文献忽略的科目,例如弘文和崇文明经、医举(医术科)、清白科、明法科等。  相似文献   
73.
周中明 《古籍研究》2003,(3):100-104
如果确实如某些学所说:“姚鼐的学、学术活动完全符合清廷思想化政策”,那么,姚鼐岂不就是个对清廷唯命是从的应声虫,“和统治一鼻孔出气”的传声筒,为维护封建统治效劳的奴才么?然而,据笔对姚鼐作品的认真解读,却发现尽管姚鼐的思想体系仍属于封建主义的范畴,但他却毕竟是个对清廷越来越具有离心倾向的疏离,是个对自我的主体性和个性自由的热烈追求,是个敢于正视和反映现实的学家。不信,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74.
王蕾 《文史天地》2006,(10):57-59
据《旧唐书·职官志》载,唐人入仕的途径主要是流外入流、门资入仕与科举考试。其中以流外入流而入仕者为人所轻且很难升迁,而以门资入仕仅限于高门子弟,因此科举便成为中下层地主阶级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唐代科举考试不断发展,除了录取规模扩大和录取人数增多外,还打破传统士  相似文献   
75.
隋朝立国仅38年(581~618年),但它在我国历史上有两大贡献。一是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华夏复归统一;二是通过改革,建立了一系列先进的社会制度(如科举制度),为隋唐统一封建大帝国的繁荣拉开了序幕。大运河的开凿,更是功盖千秋。货币方面的新五铢钱制,为唐开元通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隋钱铸造量大,因币制统一,无珍稀品,难被后人重视。如今,在收藏、研究中,常有含糊之处,甚至对置样五铢和白钱的认识亦未统一。其实,隋货币的历史地位突出,值得研究的东西也很多。本文仅就隋钱的铸行简况和置样五铢及白钱问题进行浅析,以与泉友们共同学习之。  相似文献   
76.
中晚唐时期,河北藩镇与朝廷的对峙,对当地士人的科举态度和追求、科举仕进情况以及应举的政治背景都有重要影响。河北地域(特别是幽州镇)在中晚唐时期涌现出大量士人,科举成为他们出入河北藩镇的合法渠道,并成为促进河北地域汉文化发展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77.
来信     
世家和世家的传承世家在中国是客观的存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以及隋唐之后,无论科举制度是否对门阀制度造成洗涤和冲击,世家依然是一种客观存在。辉煌的钱氏家族以及近代中国我们耳熟能详的其他家族均是证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的疑问,其实早有答案。  相似文献   
78.
宾兴之制,渊源久甚。《周礼》称:“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此俗中经唐宋,与科举合一,制度日全,颇成官民和谐之美谈。降及明清,犹见演绎。不过,晚清以降,中华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科举制度式微,政府举贤选能的功能日受限制;宾兴之礼,亦悄然生变——先则“失之于朝”,继而“流散诸野”——民间宾兴组织泛起,自觉充当起地方“办理学堂的总机构”。  相似文献   
7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接二连三的经历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庚申之变.这给垂死挣扎的腐朽清王朝来说,无疑是雪上添霜。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清朝统治者于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0年1月29日)发布上谕,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相似文献   
80.
2005年4月对江苏金坛后疁村进行的考古挖掘出土了较多的釉陶片和瓷片,可断定该处为一处宋代遗址,这次挖掘为研究当地两宋时期的历史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