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三、乡试 明清两朝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录科、录遗考试合格者.均可应考。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在八月.分三场.考中的称为举人,亦叫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相似文献   
102.
一、林则徐天资聪颖,林父教子有方,河南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邂逅林则徐,认为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将爱女许配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乾隆五十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世代耕读之家。在林则徐未成为封疆大吏之前,林家也是寻常百姓,并不是当地名门望族,更谈不上是什么大家族。其父林宾日,原名林天翰,是清嘉庆侯官贡生。贡生是在明、清两朝科举制度中被选取入太学或备录用的秀才。  相似文献   
103.
两宋时期的国家政权对于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的政治理念、制度设计及具体实施,出台了许多新举措,整体建制与总体沿革趋势就凸显出变革特点,情况日趋细密和复杂。其中,"团"与"社"是两宋乡村治理体系中较为独特的基层建制和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04.
《湖南文史》2011,(5):35-35
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经历1300余年。科举考试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童生,考中后叫秀才,  相似文献   
105.
王子 《文史月刊》2011,(2):56-56
状元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一大特产。据《学林》一书统计,自唐初武德五年(622年)至清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度科举,共有641榜,503名状元。  相似文献   
106.
李汇群 《中华遗产》2011,(1):102-115
两宋三百年,是近年来人们比较喜欢想象的时代。无论“经济革命”的富足与热闹,还是“中国式义艺复兴”的繁荣与文雅,汴梁与杭州都几乎被当成了史上最美好的城市。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两宋的繁华街头,还有满目的鲜花和弥漫的花香,它们为我们的想象添加了更有义人气息的注脚。  相似文献   
107.
要闻速递     
《神州》2011,(10):6-9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受34种病害折磨近日开始整容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精华"千手观音"造像,在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当天启动抢救性保护工程。始建于初唐、兴盛于两宋时期的重庆  相似文献   
108.
杨立琼 《丝绸之路》2011,(22):90-91
科举取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然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古板的"八股取士"逐渐丧失了其积极意义,沦为伤害读书人乃至全社会的毒瘤。《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之作者蒲松龄、吴敬梓都经历过科举,作家的痛苦经历使得他们能够痛定思痛,对读书人整体的精神世界做出真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9.
宋朝的统治者强调中央集权,重文轻武,这对当时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科举考试制度。为了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宋朝的科举制度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宋朝科举考试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试的性质由资格考试变为任用考试;取消应试人员的种种限制,鼓励全民参与考试;科举取士数量暴增;士子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防止考试作弊工作更加完善;在科举考试制度中强调中央集权制。  相似文献   
110.
唐朝时期,科举制发展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它作为一种选官取士之制与学校育人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学校教育为科举考试提供生源,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同时,科举制也深刻影响了学校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唐代科举制激发了广大士人的求学热情,促进了唐代儒学教育的复兴,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但也使学校教育形成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不求义理,重文重智,轻孝轻德的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