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本文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将关中东部商代文化遗存分为A类商文化、B类本土文化、C类先周文化、D类北方文化、E类早期巴蜀文化五类文化因素。五类文化因素中前四类最为重要,其从早商到晚商时期的变化反映了本土文化因素的稳步发展、商文化的日渐淡出、周文化的有力推进、北方文化的持续进入,显示了各支文化对关中东部商代不同时期的关注和经略。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在分析蒙古长调产生历史的基础上,对于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调民歌进行了研讨,对于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调民歌的起源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调民歌的艺术特色,并且提供了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调民歌的演唱技巧,希望能够从多重角度来展示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调民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85.
本文在总结众多关于铲足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梳理目前所出铲足鬲的年代和分布地区,提出甘肃东部地区应是铲足鬲的原生地,并结合新出东周西戎考古遗存,指出铲足鬲来源于西周至春秋早期分布于甘肃东部的寺洼文化。 相似文献
86.
87.
正烟农的民谣1995年5月初,在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梵净山下,一条深山沟里一个叫木黄镇的地方,镇里的胡书记,听我以媒体人身份问起烟农的事,随口就给我唸了一首民谣:"一月份发烤烟纸,二月份扯膜纸,三月份撒烟籽,四月份砍竿子,五月份栽烟晒破肩膀子,六月份掰烟芽子,七月份烤烟眼睛熬得像桃子,八月份卖烟求那些大舅子。算账得张白条子,是些龟儿子,整他家老子,农民不种烟,烟草公司 相似文献
88.
芒康县盐井镇在横断山腹地,位于西藏东部门户,川、滇、藏三省交汇的澜沧江畔。这个地方有一个古盐田,曾经和茶马古道一样扬名四方。作为西藏历史上主要的井盐产地,曾经极大地丰富过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加达村手工井盐我用了一个下午在加达村溜达。刚踏上这块土地,就有一连串的声音、色彩和味道,把我带回了儿时那种混沌朦胧状态,到处都在和过去相遇。我清晨的村庄,好像被澜沧江保留了下来。正是我城市的黄昏,一再想重返的上游。我在村口的核桃树下,遇见了格敦伦珠,他挥舞着柳枝,正将羊群往坡地上赶。天空高蓝得深不可测,挂着洁白云团。河谷田间刚收割完玉米,禾茬 相似文献
89.
山东东部沿海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流迁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山东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青岛、烟台和威海三市)少数民族人口流迁的现状、特征、影响和解决途径四个方面的研究,探索新时期少数民族流迁问题的规律,寻找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揭示做好少数民族流迁工作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
青海东部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诸考古学文化并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文化传统,其史前文明的基本面貌与陇上地区和关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和传承关系,实质上是关陇文化的西部边缘,它们之间有一条传统的文明通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