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翠红 《史学集刊》2004,(1):97-102
东正教的罗斯化是东正教与基辅罗斯的民族因素相融合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罗斯教会的自主化 ;另一方面是宗教理论的本土化和教会礼仪的本土化。东正教的罗斯化增强了罗斯的民族凝聚力 ,促进了罗斯民族文化的发展 ,提高了罗斯国家和教会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2.
对教会史(基督教和基督教会历史)的重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我们对西方历史和文化的态度,以及我们究竟想在多大程度上了解西方,是满足于表层的概况还是希望有深入和广博的理解。应该如何在我们的外国史研究中给教会史定位?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应该说明一下教会史研究在西方的演变和发展脉络。我在这里基本上没有涉及拜占廷和东正教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研究拜占庭文明的方法,分析拜占庭东正教和拜占庭神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拜占庭文明与中世纪西欧文明的比较,说明拜占庭文明的独特性以及拜占庭文明在中世纪基督教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沦陷之后,日本殖民政权从强化统治和对抗苏联的需要出发,针对伪满境内的东正教会,制定了怀柔和高压并举的宗教政策。一方面安抚和拉拢东正教会,利用其煽动俄国侨民从事反共反苏活动;另一方面则严密监控东正教会,镇压神职人员和教徒的反日亲苏活动,并通过宣扬惟神之道、强迫教徒拜祭天照大神等方式,从思想上改造东正教,进而根除俄国侨民的民族意识。这些政策似曾一度取得成功,但却招致东正教会和教徒的普遍抵制,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5.
孔维烨 《神州》2011,(9):27-27
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它与天主教和新教并列为基督教的三大派系。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东西两派。西部教会自称“罗马天主教”。东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正统性”,自称“东正教”。公元988年。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将东正教宣布为国教,并强制国民信仰东正教。  相似文献   
16.
智民里和联怡里的位置和里份布局智民里和联怡里都位于原汉口英租界中心地段,只隔着一条湖南街(今胜利街),但建成时间不同:智民里建成于英租界收回(1927年)前的20世纪20年代中期,联怡里建成于英租界收回后的30年代。  相似文献   
17.
中俄文化关系历史悠久.在1917年前,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是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最主要的渠道.由于文化交流主体和交流渠道相对单一.俄国向中国传播俄国文化以及俄国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中国向俄国传播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对俄国文化的研究和引入.清代中俄问文化交流所呈现出的不平衡态势与两国外交政策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同许多伟大的民族一样,俄罗斯民族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难以辨明的现象。在几个世纪的俄罗斯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与俄罗斯的历史密不可分。俄罗斯文化遗产在民族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并不断以民族自身的和世界的文化丰富自己。它给世界带来了艺术成就高峰,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国内外学术界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从多角度进行了探讨。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一书中,将其归因于苏共自身能力与优秀品质的丧失。也有人从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国1980年代实施的瓦解与颠覆策略进行分析,指出华盛顿的手所起的作用[参见尼基塔·克  相似文献   
20.
谭天宇 《黑龙江史志》2013,(17):144-145
古罗斯的文化自觉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基辅罗斯时期文化自觉意识开始萌芽,在莫斯科罗斯时期文化自觉意识正式形成,其标志为"莫斯科-第三罗马"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