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61.
近日,东亚峰会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落幕。从夏威夷到巴厘岛,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系列动作让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一片喧腾。  相似文献   
62.
《文史月刊》2013,(7):15-16
鲜卑族人拓跋硅16岁复国,在北朝十六国的乱世之中,开创了北魏王朝。神勇英武的拓跋硅对中原文化无限向往,希望北魏世代永存,他决定向汉族政治学习,改变鲜卑旧制。  相似文献   
63.
去年12月底,当我徜徉于首尔街头,穿行在庆祝朴槿惠当选首位韩国女总统的人群中时,内心的担忧远大于期待。我不想去预测这个被称为“世界最高危职业”的继任者将带给韩国一个怎样的未来,因为这些已经暂时脱离了我的思考范围。  相似文献   
64.
董兴华 《沧桑》2013,(4):82-84
1592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对明朝主导的东亚朝贡体系公然发出挑战。明朝出于对朝鲜的"字小"之义和保护自身的现实考虑,出兵援朝抗倭。经过中朝两国的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历时七年的国际战争对中朝日三国历史的发展和16世纪及其后的东亚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罗希 《神州》2013,(27):164
东北亚位于亚洲东北部,主要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美国虽然不是东北亚的国家,但是由于它过多参与东北亚地区事务,因此,东北亚政治格局包含美国在内。21世纪以来,东北亚政治格局呈现出了复杂性。这主要是由于东北亚地区广泛的地缘利益,各大国之间互相竞争以及争夺资源,才使各大国之间产生了这样复杂的关系。探讨东北亚政治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不仅对东北亚国家、对整个亚洲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理论价值。本文基于对东北亚政治格局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复杂化政治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6.
付博 《黑龙江史志》2013,(23):16-17
17世纪初,辽东地区的后金,势力不断壮大,逐渐以明王朝的挑战者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双方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在1619年爆发"萨尔浒之战"。这对在明与后金的夹缝中生存的朝鲜来说,的确是一个难题。最后,朝鲜不得不卷入这场较量——适时,朝鲜国王光海君遵照明的要求,派出了一支13000人的军队进行支援。但是,光海君却暗中将以"观其向背"为主旨的密诏传给了援军统帅。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朝鲜既"援明抗清"又"观其向背"呢?本文试图结合当时朝鲜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等方面的因素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7.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国内存在着诸多的侵略理论,这些侵略理论对外配合日本政府的扩张政策,对内鼓吹建立法西斯专制体制,对侵略战争推波助澜,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东亚联盟论、东亚协同体论、大东亚共荣圈论是当时影响比较大的侵略理论.本文对这些侵略理论的内容和影响作一概要分析,以加深对抗战时期日本侵略理论与侵略政策的认识,揭露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68.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1930年3月2日,迄今60周年。中国新文学从“五四”时期进入“左联”成立时期,文学观念产生重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作家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形成一股主流,即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或称“普罗文学”),它实现了“五四”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69.
夜郎古国,不管它是一个阶级社会的产物——国家也好,或者仍然不过是一个原始部落联盟也好,在战国至西汉成帝河平年间的250多年里,曾著称于史。“夜郎王”确实说过“汉孰与我大”,以至贻笑近二千年。不过,从当时“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当地“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等情况看,他是有自大的理由的。  相似文献   
70.
嘉靖二年,日本大名细川氏和大内氏分别派遣使团赴明朝贡,抵达浙江宁波后,双方因勘合真伪问题引发武力冲突,伤及明朝军民,史称"宁波争贡事件"。嘉靖皇帝对此事的处理态度明显前后不一,这种变化的产生,应与关于明朝指挥袁琎"为贼向导"的"隐情"有着某些内在关联性。相较于"被掳",前者更有损于天朝威严与东亚区域秩序的稳定,这也成为后来东亚诸国交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事件发生后,明朝虽然表现出较为强硬的态度,但并未断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往来;日本方面也积极寻求途径,希望消除误会;而朝鲜对事件"隐情"的刻意回避,则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在各方的利益斗争与妥协中,所谓"为贼向导"的言说逐渐被淡化,最终完成袁琎"被掳"形象的塑造,并成为东亚区域各国共有的一种主流描述。可以说,基于自身利益需求,各方都有意无意地选择了对传统东亚区域秩序体系的修复与维护,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秩序体系"事大字小"的伦理关系及其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