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伟 《旅游》2002,(4):43-43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位于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八达岭长城脚下,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以野生动物为主题的自然生态公园,景区遍布在6000余亩山地和丛林中。  相似文献   
42.
李盛仙 《旅游》2002,(2):24-25
“楠溪江畔多名胜.山居最好是林坑”。凡到过淅南永嘉县黄南乡林坑村的人.无不为那里的自然环境和山地民居浑然一体的村落布局所陶醉。  相似文献   
43.
吕洪年 《古今谈》2002,(1):64-64,56
西湖凤篁岭上的龙井山园,在保护性开发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要把一个占地不大、海拔不高的荒山野岭改造成为一个玲珑剔透、幽雅舒适的以古越民俗风情为内容的山地公园,难度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44.
本文运用经济社会学界提出的"有限理性人"理论,从文化、风俗、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清代陕南流民在空间选择、垦殖活动以及环境变迁条件下,流民行为的基本取向。结果表明,人类空间选择行为遵循风俗相近原则,而不是地理环境最优原则。追求单位时间上效果最大化是流民行为选择的普遍趋势。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清代陕南山地与平原、河流上游与下游流民不同行为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对备受非议的流民刀耕火种与清代陕南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给予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5.
常宇佳 《风景名胜》2021,(2):0292-0292
京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区域,属于生态过渡区。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有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生态压力已经非常明显。由此,本文通过分析该区域内山地乡村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总结空间现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班玛藏茶     
去年7月去云南出差回西宁时,在成都转机,我邻座的窗边坐了一位四川口音的年轻小伙子.飞机在曹家堡机场降落时,小伙子从飞机舷窗向外望了一眼惊呼道:“哇~好大、好漂亮的茶田哟!”小伙子话音未落,一同在成都机场登机的同伴们都争抢着向窗外看,发出同样的感叹.我也不由自主地随几个外地年轻人向窗外看了一眼.机场北山上水平梯田里的柠条随山地一笼笼缠绕在山坡上,翠绿而整齐,酷似刚在云南见过的茶田.  相似文献   
47.
志选 《福建史志》2012,(2):18-20
七个主要方言区的分布 福建诸方言的分布.一是和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有关:一是与江河的流域有关。唐宋期间这些方言形成后.福建境内的行政区划比较稳定.现有的方言分区和唐宋的州、军,明清以来的府、道大体是相应的。又因为在丘陵地带.人们的聚落总是沿江河分布的.现有的方言分区又和省内几条主要江河的流域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48.
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西秦岭交汇地带的甘肃陇南山地,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为具有不同地域背景的民族、部落入居提供了基本的地理环境。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由于自然分界线与人文分界线之间相互依托、强化,使陇南山地历史发展呈现出"时间""空间"的双重分异和"内地化"与"边疆化"的双重趋势。在白龙江、洮河、岷峨山地、西秦岭、边墙、关隘、堡寨等大大小小自然、人文分界线中,由岷县、临潭、夏河连线所构成的"汉藏分界线"对陇南山地历史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这条地理的、生态的分界线在约束人类活动的同时,又为人类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9.
薛林荣 《丝绸之路》2010,(13):34-37
安远是甘肃天水西边的一个千年古镇。想象中的安远应当如电影《双旗镇刀客》中的那个古镇,坐落在山地之巅,苍凉、雄阔,偶尔还出产除铁器之外的一两个刀客。据说,宋朝的杨文广还在安远筑寨驻军,这更坚定了我把安远当作另一个仇池国的想法。等汽车经过甘谷县城向北行驶,仅仅20分钟后从柏油路向右一拐就到了,此时我才惊奇地发现,安远并不是坐落在山地之巅,而是处于一马平川之中。  相似文献   
50.
<正>20世纪下半叶以来,日本国内大量的森林遭到破坏,变更为农地和建设用地。同时,由于农药的使用与使用有机肥料向无机肥料的转变,使得农田的质量不断下降。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阻断了自然的生物廊道。这些变化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传统知识逐渐丧失;同时,山区还面临兽害的增加,农村环境污染和竹林的不断扩张等一系列问题,农业生态系统曾经面临严重挑战。山地乡村景观(在日本被称为"satoyama",即"里山")是日本山区的传统农业景观。近十多年来,日本一些地方通过对村落周边的山林进行人工干预,定期适当间伐树木,使光线容易到达地面,再通过引水建造水田等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