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武平中山镇军家人与客家人的民间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是过去的武所(武平县城、武平卫所),它位于一个小盆地上,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有一条曾经可以通航小船的中山河(也称武溪)流贯老城的城北,城东,向南最终汇入韩江。这样,中山镇成为一个既有独立经济又和周围相互交往的小小经济、政治中心。从中原辗转迁到中山的客家人和明代初年从南京等地迁来的所谓十八将军及其随行的军户,  相似文献   
42.
魏晋名士的精神具有独特的超越性,表现为超越名教、超越世俗、超越政治的特征。这种超越性具有个性自由的精神层面和任情逍遥的外观层面。此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当时的政治挤压,而魏晋名士的生存状态则是其内在动力。魏晋文化以其自身独具的超越性,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自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43.
唐宋寺院田产来源的变化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必昌 《民俗研究》2008,(3):227-237
唐宋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这种社会变革不仅贯穿于当时的世俗生活,也贯穿在当时的宗教世界之中。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之一,经过汉唐以来的发展,佛教思想深入人心,社会各阶层信奉佛教者比比皆是。而与世俗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便是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繁荣与衰弱。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里,土地是最基础和决定性的生产资料,也是衡量经济实力最重要的指标。对于佛教徒修行的道场和活动中心的寺院也不例外,土地是寺院、僧侣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是寺院经济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4.
闻一多先生《古典新义》说:“读《庄子》本分不出那是思想的美,耶是字的美。”不过,我们可以偏重于从艺术的角度理解它。 正如鲁迅先生为适应斗争的需要而采取杂形式对社会世态予以冷嘲热讽一样,庄子“以天下为浑浊,不可与庄语”,可又要“与世俗处”(《天下》)只得“寓言十九,籍外论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
卢天玲  甘露 《人文地理》2009,24(1):53-57
传统文物寺院旅游业的大力发展造成了寺院功能在神圣和世俗之间的转换和冲突。这种冲突主要体现为游客旅游和佛教徒朝圣之间、地方发展经济和文物保护之间、以及僧侣佛法修持和寺院世俗经营之间对寺院建筑空间利用需要上的对立。本文立足于传统寺院内部建筑神圣和世俗功能的空间分异,分析了不同行为主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对寺院不同区域建筑的功能变化和要求的差异,将寺庙建筑功能区域划分为佛国象征区、僧人修行区及生活区、世俗接待区、寺庙外围区,并对各个区域的行为主体及行为时间进行调整,提出了一些建筑功能空间转化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6.
边缘人 《民俗研究》2001,(2):180-183
宝卷是承袭唐代的佛教俗讲传统,经宋至元末明初,逐渐演变而形成为一种广泛流传于寺院和民间的说唱文学,至清盛极而衰,其内容主要是宣讲佛道经书和劝善故事,也包括了大量世俗内容的民间传说,具有很强的宗教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宝卷的宣讲活动和宝卷的辗转传抄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还在我国一些地区(如江浙和甘肃)盛行。学界一般把宝卷看作是俗文学或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47.
马琰 《丝绸之路》2021,(2):43-45
本文以《池莉文集》七卷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池莉"新写实小说"对平凡人生的世俗百态的描摹,这其中既有对男女两性世界爱情、婚姻本质的剥离,也有对现实环境中人性复杂的揭示.  相似文献   
48.
木鼓是佤族宗教信仰的一部份,拉木鼓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佤族重大的祭祀活动之一。相传,木鼓象征着母亲,木鼓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召唤,于是木鼓便被奉为“一寨之母”和“生命之源”,世俗生活与宗教活动都离不开木鼓。佤族人视木鼓为通天神器,无论哪一个部落建寨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拉木鼓祭祖。  相似文献   
49.
大凡女人,都有过做模特的梦想——鲜花掌声、珠宝华服都在其次,重点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感觉。在T台上的回眸一笑,颇有“世间万物皆我有,俗世粉黛无颜色”的满足感。镁光灯、T型台和杂志封面是符号,也是放大镜,把女人那点可怜的自尊凸显放大。成为一个超模,几乎意味着得到世俗所谓的“成功女人”所应拥有的一切——美貌、地位、名誉与爱慕,再没有比这更方便、快捷又直接的实现自我的方式了。  相似文献   
50.
刘凤姣 《史学月刊》2003,(8):126-128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源地。一般认为 ,意大利人文主义倡导人性 ,反对神性 ,倡导人道 ,反对神道 ,其核心精神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如果认识停留在这一层面 ,就很难把握文化发展的曲折性和真实面貌。实际上 ,意大利人文主义自 1 3世纪产生以后 ,经历了一个从世俗性到宗教性的演变过程。这种发展变化不仅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而且有着不应忽视的积极意义。一 世俗人文主义1 3世纪末到 1 5世纪中叶 ,是意大利人文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此阶段的意大利人文主义呈现出强烈的世俗性。宣扬、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是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