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胡进驻 《文物春秋》2020,(5):25-29+58
二里头、郑州商城及殷墟等早期王国都邑宫城宗庙核心区内的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墓主有可能是重要的王室成员,可能是各自宗庙区最早的规划和营建者,也是各自宗庙区初始的使用者。此种礼俗表明早期王国时期神权依然与王权紧密结合。西周以降,随着走出神权时代的进程,此种制度消失。  相似文献   
212.
在居鲁士和冈比西斯时代,米利都是一个基本自治的共同体,其地位与吕底亚时代并无明显变化;大流士时代,米利都的内部政治虽然可能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干涉,直接造成了公元前499年它的首倡起义,但事实上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内部自治。对小亚细亚其他地区、腓尼基和塞浦路斯等地历史的回顾表明,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在统治策略上并无本质区别。波斯国王采取控制帝国上层政治、重点保证对高级官僚和行省总督的控制,而让地方共同体自治的政治策略,也反映了波斯人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213.
皇太极逝世后,由六岁幼童福临继位,是清朝各种政治力量角逐的结果。以维护皇权力量为代表的两黄旗大臣,审时度势,率先提出“必立皇子”的正确方案。并采取措施,调动军队包围诸王议立帝位的会场,以武力迫使豪格退出竞争,多尔衮主动妥协。福临得以继位,是因为皇太极生前有意安排,使他的嫡长子身份在关键时刻起了重要作用,也是皇太极十几年来加强皇权,抑制王权的胜利。  相似文献   
214.
本文通过对西周至春秋时期见于史载的楚国的封地和采邑的梳理,认为在西周至春秋中前期,楚国的采邑制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而在春秋中后期,由于不同楚王所施行政策的差异,造成了楚国地方政治体制的剧烈变动,采邑数量因此显著增多,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215.
216.
经过30余年的外交斡旋和军事征服,古巴比伦国王汉穆腊比于公元前1755年重建了两河流域的统一王权,结束了该地区200余年的政治分裂局面。而文化传统、习俗和法律的多样性,宗教信仰的复杂性,以及公民的身份认同等问题,对新兴的巴比伦帝国的治理提出了挑战。《汉穆腊比法典》、铭文和书信等出土文献表明,他承继了两河流域原有的国家治理传统,以“王权神授”的理念宣扬其统治的合法性,在建立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法治精神的指导下,以法确立和维护巴比伦的社会秩序,保护其臣民的财产权利和生命安全。汉穆腊比以法治国的理念和举措,为考察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治理理念和传统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17.
开栏语     
  相似文献   
218.
近日有一篇叫《另说袁世凯》的文章,却以“新观点”的面貌出现。文章赞扬袁世凯在政治上实行了“宽松政策”,并说,“正是由于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脱颖而出;蔡元培成功地改造了北京大学;邵飘萍、黄远庸两大新闻巨擘一则则独家新闻、一篇篇时论文章众口交传;革命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言论、出版、结社自由。”文章指出,说袁世凯政府在政治上实行的是“宽松政策”,它的各种政策“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显然,这是历史的颠倒。袁世凯政府实行的是专制独裁政策,是违反…  相似文献   
219.
张子敬 《攀登》2013,(6):89-92
文章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通过对法国近现代政治历史的深入分析,认为"半总统制"政体的产生绝非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特殊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文章进一步强调,国家政体的设立与运行具有历史继承性,不仅要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与政治经济环境,还要借鉴该国的政治历史与思想历史,以及社会大众的政治意识需求。  相似文献   
220.
由于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外部环境等多种原因,中英两国在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在政治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从而导致了两国在民族国家建立后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