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军魂     
邹俊 《神州》2008,(11):5-5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嘹亮的军歌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带着历史的足音,敲击着时代的脉搏……  相似文献   
12.
王楚英 《百年潮》2002,(12):28-32
2002年是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作战60周年,一个甲子的岁月之后,当年远征军的战史早已被史学界和文艺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多次记述或描绘过了,但是,在那个战场上曾经有过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缅甸的抗战中打响了第一枪,并屡创佳绩,高奏凯歌,却不为人所知,历史从来没有记载过他们的英名和功绩.他们就是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作为亲历者,我觉得有责任将他们的英勇事迹昭示后人.  相似文献   
13.
失语的世界     
《华夏地理》2007,(10):24-24
大约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人类积聚了数千年的知识与历史也随之消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北魏时期,异姓贵族主要指拓跋同宗九姓和勋臣八姓。在通婚关系上,拓跋和同宗九姓因有血缘关系,"百世不通婚";同宗九姓的通婚对象主要是少数族权贵和汉族大族。勋臣八姓成为宗室的主要通婚对象,但勋臣诸姓与宗室通婚也有亲疏之别。总的来看,与宗室通婚较频繁的勋姓,如穆氏、陆氏、于氏、尉氏等。而贺氏和刘氏等,由于其所出的贺兰部和独孤部曾有过与拓跋部争权的历史,故北魏建国后宗室与他们的联姻并不多见。除宗室外,异姓贵族通婚的对象以少数族居多,但汉族也不少。这说明,随着北魏政权汉化程度的加深,民族间的通婚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5.
正父亲的一生是伟大而光辉的一生,他经历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多次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始终坚持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开展和成功,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个人的伟大实践都与湖北密切相关,而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位历史巨人第一次相会也是在湖北,即相会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此后,随着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邓小平"三个字成为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响亮的名字之一。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小平同志是一位伟人,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他的思想理论和不朽功勋指引和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宏伟目标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刘基在元末一直沉为下僚,后来却做了明初朱元璋的"帝师"?为什么刘基能够思想新颖、深刻,写出不朽名著《郁离子》?为什么刘基能见多识广、多才多艺,成为通才大家?所有这些,都能从那个时代里找到答案。正是那个时代,造就出了这个刘基。元朝刘基与明朝刘基刘基是帮助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当然是元  相似文献   
18.
1950年陈赓在越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华 《百年潮》2002,(1):34-39
中外著名的军事家陈赓同志,人们熟知他在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中的历史功勋.而他1950年应邀赴越,帮助越南人民军进行抗法战争,取得了扭转越南抗法战争全局的边界战役的胜利,却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茅珵是通海(今江苏南通南部的旧称)的抗日名将。1938年,在革命的十字路口,茅理千里前往皖南,寻找新四军,寻求党的领导。回来后,他组建崇明民众抗日自卫总队,后发展为崇启海常备旅、苏四区第三旅,成为苏中抗日的主力部队,为保卫南通、保卫苏中立下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20.
张志宏 《沧桑》2008,(4):13-14
曹丕视文章为"不朽之盛事",喊出了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和者不乏;但对于"经国之大业",六朝人是很少去接受,中古后也是应者寥寥。诚然有六朝特定时代使然,但深层次原因是由于过高地抬举了文章的功用,以至于曲高和寡。不过,再深一层地去理解曹丕的冲动也是有时代氛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