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传统村落风貌研究历来是建筑学、景观学和规划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地理学视角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以中国传统村落上甘棠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借助景观基因理论对村落进行风貌景观基因识别和提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传统村落风貌景观基因信息链,并对其四要素(景观信息元、景观信息点、景观信息廊道和景观信息网络)的风貌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①上甘棠村整体风貌景观基因保存度较好,具有巨大历史文化研究价值;②上甘棠村的内在文化基因,即风貌景观基因信息元内涵丰富,但未得到有效传承;风貌特征保存度较差;③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点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多样,整体上人文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点的保存度要好于自然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点;④作为联接通道的风貌景观基因廊道保存相对完整,但存在局部松动、断裂等现象;⑤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网络整体保存度一般,局部装饰受损度非常严重,需要尽快修补。未来应加强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数字化研究,可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精准化的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622.
本文根据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的一件“杨天仁等二百人造白石弥勒像”铭文,结合历史文献进行考释,指出杜洛周领导的起义军沿用了破落汗拔陵的真王年号,“真王五年”应为公元528年。文章同时对北魏时期曲阳地名的变迁、僧官唯那的设置及弥勒信仰流行与淡化的历史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23.
正记得在那条小胡同口,我和二哥看到它孤独地躺着,似乎没有朋友,就去逗了逗它,还拿东西给它吃,结果它就跟我们回了家。我们看到它时,它骨瘦如柴,身上也有好几处伤。来到我家后,它在我和二哥的精心照顾下,伤好了,却不肯走了。我和二哥也为难了,因为我们不能违抗妈妈的命令,不过好在它和伯伯、伯母、爷爷  相似文献   
624.
志贵务实     
修志,无疑是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单位浩繁的文化建设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牵动全局,也凝聚了修志者的苦心。无论上轮或二轮修志,都要紧紧把握一个"实"字,一切从实际出发,功在周详而准确地记述当地史实,不实之作非良志,也就是"志贵务实"。  相似文献   
625.
上博六拾遗     
本文考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若干简文的释读。指出《竞公疟》简8中之""读作"",约束之意。《慎子曰恭俭》简5之"筱"当读为"铫",为农具大锄。简文"送(蹲)畎备(伏)〈(亩)〉"即或蹲于畎或伏于亩,与《晏子春秋》之"蹲行畎亩"(或蹲或行于畎亩)语义相仿。将《用曰》简19有关文句释为"又(有)眛【=(昧昧)】亓(其)不见,不〈而〉卲(昭)亓(其)甚明;又(有)泯=(泯泯)之不达,而(显)亓(其)甚章(彰)。"并指出简文前后两句话其实语义相仿,大意是指某些人昏昧不能见或不通达,却喜欢向人昭显其十分彰明。  相似文献   
626.
段子     
《环球人物》2012,(34):96
从哪来的儿子:爸爸,我到底是哪里来的?爸爸:你也长大了,爸爸就告诉你实话吧,你是网上下载的。儿子:可是,我们家没有网络啊。妈妈:傻孩子,是蹭了隔壁王叔叔家的WIFI。爸爸内心: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啊……你够狠一天,我收到一条莫名其妙的短信:"我们还是分手吧,以后不要联系了。"我猜是个失恋的人发错了,  相似文献   
627.
清中叶是广西诗词史上的繁荣期,该时期女性作家的涌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管英灵集》等多部文献提到了部分作家的地域及家庭信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的地域分布呈现“以临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特点,这种独特的地域性不仅反映出当时家庭、文化、经济等历史背景,同时也对诗词文学的创作、革新有着深远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628.
正常听学生说:"我上化学课一听就懂,考试遇到新题时一做就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学生这里所谓的"懂",仅仅是对知识的一种肤浅的"知其然"罢了。其内涵并没有被其原有的认知结构所接纳,是孤立的、僵化的知识,故在新情境中提取很困难,运用起来自然不灵活。要使新知识被原有的知识经验同化,理解是重点;而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突破难点是关键。我在上课时采用了如下妙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29.
风中的红     
入目,是漫天的红,红色的霞、红色的墙以及那飞舞的、似火的残红灼烧着天涯,又如朱砂般印在人的眼底、烙在人的心上应和着残阳。原来,离开枝头的花仍可以在空中绽放!一朵桃花被风吹散,几片花瓣随风旋转着,在天边红云的照映里,再重新汇聚在一起,在某一瞬间绽开。  相似文献   
630.
丁匠是唐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是力役的主要承担者。长期以来,学界对于丁匠的具体含义语焉不详,甚或误解,从而影响了对唐代力役制度的理解。得益于天圣《赋役令》大量有关丁匠法律条文的发现与复原,唐代法律中的"丁匠"的含义因此得以呈现,指的是从事农业、承担普通力役的丁与已成丁并拥有专业技艺的匠。在唐代法令中,政府为征发丁匠设计了一套固定而成熟的程式,包括预算、征召、丁匠赴役三个环节,以保证力役的顺利征发与计划内营缮事务的顺利完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唐代还从法令上对上役丁匠的饮食、休假、医疗、作息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合理、有效并可持续地役使丁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