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兰州黄河羊皮筏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筏,是古代至近代甘肃黄河上游水上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如今仅能在黄河兰州段上看到的旅游漂流用的小羊皮筏子,可视为皮筏运输的遗声。  相似文献   
52.
发源于广西西南部中越边境的左江,自西向东穿流于龙州、崇左、宁明、扶绥等县的崇山峻岭之中,滋润着两岸的青山沃土。左江两岸,群山绵延,奇峰耸峙,层峦叠翠,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景色秀美。这条名小见经传的珠江上游的小支流,自古以来一直是骆越民族及其后裔壮族先民劳动耕耘、生息繁衍之地。先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开创了左江流域的早期文明,创造了辉煌灿烂、千古不朽的崖璧画艺术。  相似文献   
53.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起步较早,自20世纪20年代伊始,中外学者即在此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发现有彩陶片、磨制石器等实物,但数十年来的进展不大。近年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岷江上游地区开展了全面、详细的考古调查和试掘,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有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54.
哈休遗址是大渡河流域重要的史前考古遗址之一,近年来陆续开展了多次调查工作,发现了完整的新石器时期原生地层,包含物非富,采集到石器、玉器、陶器、兽骨等若干遗物,其中包括变体鸟纹彩陶器、齿叶纹彩陶盆等。初步判定哈休遗址年代在距今5300~4700之间,而且与仰韶晚期文化、马尔窑类型文化有较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55.
2010年11月,为配合清水江托口水电站建设,考古工作者对贵州天柱县江东乡江东村溪口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和少量铜器。溪口遗址是清水江流域一处重要的商周时期的遗址,其文化面貌与湘西地区的同时期的文化面貌一致,与峡江地区的商周文化同属于一个大的文化系统。溪口遗址的发掘,对了解沅水上游地区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岁月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羊年,人们又多了一份对羊的期盼,议论最多的是羊年的羊是绵羊还是山羊。在青海老百姓眼里,还有那些过着野外生活的黄羊。在青海高原,到处是羊的世界,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家羊的影子,在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是野羊的天堂。青海这片古老的高原,家养羊的历史有五千多年了。青海是中国最早家养绵羊的地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发现,距今约5600至5000年前,中国最早的家养绵羊出现在青海一带,以后逐渐向甘肃和黄河上游地区的东部传  相似文献   
57.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遗存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辛中华 《四川文物》2005,(1):9-14,39
本文在近年来考古发掘材料的基础上对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文化性质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以及马家窑文化与四川盆地早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等作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58.
大沙河发源于深圳市西北的阳台山,由北向南注入深圳湾,其上游由多条河流及低山丘陵分割为西丽水库和长岭皮河谷两个地理单元。此区域内密集分布着48处先秦时期遗址,分别属于咸头岭文化时期、屋背岭文化时期、西周时期及东周时期。屋背岭文化的绝对年代为距今3800~3000年,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以小规模散点式分布的方式散布于河谷冲积台地或其周围的山腰边坡,分为屋背岭类型和村头类型。屋背岭类型陶器以罐、釜、豆为主,流行圜底器、凹底器和圈足器,纹饰常见几何印纹及其组合纹,以凹底罐、圜底釜、斜腹圈足碗、高柄浅腹豆、大口尊等为代表性器物。尽管屋背岭远处华南,但从一些器物中,仍然可见其与内地甚至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59.
60.
大渡河上游的史前文化可以初步划分为四期5段,第一、二期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陶器的演化序列明晰,也有准确的地层叠压关系,它们是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而第二期、第三期之间却存在较大的差异,陶器面貌的不同表明文化性质发生了变化。第一期和第二期文化时期,先民平时农耕,农闲基本不饲养家畜,而是以狩猎获取肉食为主,唯一的家畜狗可能是作为先民狩猎的伴侣。第三期至第四期文化时期,农业在逐步发展,渔猎和驯养对象的种类在增多,家畜驯养和渔猎技术有所提高。导致这一倾向的出现可能与文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有关,也可能与气候环境恶化、狩猎和采集的空间和对象缩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