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樊如森 《史学月刊》2007,2(6):96-104
上海开埠以后,在成为全国最大对外贸易口岸的过程中,把北方变成了它的间接经济腹地,带动了北方经济的外向化。进入20世纪以后,环渤海港口城市的直接辐射作用得到加强,促使该地区的直接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经济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并迫使上海的有效辐射范围从北方逐步向长江流域退缩。直接龙头取代间接龙头,是近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结果。它加速了环渤海经济的崛起,不利于上海经济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徐乐 《史学月刊》2007,(11):90-99,106
公私合营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旧中国留存下来的金融机构进行改造的重要形式,也是新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私合营银行从1949年出现到1957年归并入中国人民银行的过程,表明在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的复杂环境下,公私合营虽然是上海私营行庄公司唯一的生存选择和利益诉求,却也正是"公私合营"体制将私营金融业整个行业引向了历史的尽头。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2月16—17日,由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华侨华人研究:优势、挑战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楼C105会议室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侨联、中国社科院、华中师范大学、华侨大学、上海社科院、广西社科院、浙江师范大学、空军指挥学院等13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与学者们济济一堂,探讨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历史,分析研究现状并展望研究前景。大会首先由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周南京教授就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优势、挑战和展望三个方面致开幕词。研讨会正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上海年鉴》总体框架设置的分析,力求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在一级栏目(类目)和相关部分内容的设计上突破以往的模式,努力做到有所创新,突出特色和服务读者,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洛松曲培等7名藏族船员与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签约,正式成为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的一员,从此中国远洋“大家庭”有了藏族远洋船员的身影。4个多月来,洛松曲培等7名藏族船员作为中国第一代藏族远洋船员,活跃在上海远洋的各条航线上。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甘肃作者邢同义的《恍若隔世——回眸夹边沟》一书出版,和此前出版的《夹边沟记事》(杨显惠著)一同揭示了一个人间惨剧,引起轰动。2006年6月31日,《上海文学》杂志社举行该书座谈会,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赵丽宏主持了座谈会。现将座谈会纪要摘要整理发表,以使读者对此书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在上海成立后,相继在此地召开了一大、二大、四大,中共中央在其繁华喧闹的背景下隐秘地开展工作。193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中共首脑机关保卫负责人顾顺章,突然被捕并相继叛变,王明、康生匆匆逃往苏联。作为中共上海组织重要负责人的周恩来虽身处险境,却临危不乱,机智脱险。而此时上海临时中央局却接连遭受严重破坏,严峻的形势迫使上海临时中央局艰难地作出秘密大转移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初期,重庆、成都先后发行过一份以宣传抗日为宗旨的《四川日报》,在巴蜀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该报创办者,是岳池人毛畅熙和他的几位好友同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入侵。次年12月28日,日本侵略者由上海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沪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  相似文献   
19.
20.
王启元  杨奇霖 《上海地方志》2023,(4):54-62+95-96
豁堂正喦禅师是三峰派第三代高僧,长期驻锡杭州名刹灵隐寺,在明清之际享有重要声望。其生平著述皆为珍稀传本,今幸得刊布,可以相对准确还原其生平事迹。豁堂于明清易代前后,曾长期驻锡上海,然其塔铭传记等材料皆未记载。于上海其间与著名隐士居士陈继儒以及晚辈宋存标、单恂等交游频繁之事,正是通过所存豁堂诗集得以发扬。豁堂晚年曾罹僧案,被迫下狱南京,个中缘由同样出于上海时期的驻锡经历。该案关涉寺院亦分布在松江府境内。由豁堂禅师沪上交游考察可以推知,清代上海地区的佛教发展已经达到相当规模,汉传禅僧对本地士族精英的弘法与交游已达高峰。此外,这些考察对于未来重写上海佛教史以及推及地方信仰生活考察,亦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