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杜晓东  郭瑞 《中华遗产》2007,(10):158-158
到武当山之前,我对于她总是有些神秘的感觉。因为出于武当和道教、武术的关系,在我的脑海中所浮现的,总是仿佛电影《卧虎藏龙》里几个武侠在仙山云雾中飞来飞去的那种场景。  相似文献   
412.
阎照 《世界遗产》2014,(8):21-21
<正>历史村落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型,其在文化形态以及传统社会组织的延续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从文化形态来看,历史村落是我国漫长农耕时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识别的重要标本。每一个村落所承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不同地理与气候环境、资源条件、不同民族和文化信仰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本土社区是历史村落传统文化形态当代传承与延续的重要纽带。它们保有独特的文化身份,传承村落传统的生  相似文献   
413.
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体系内容丰富,本文就中国特色的“文物”概念,中国的文物三大价值观、中国的文物功用观、中国的保护同时代文物观,中国的文物保护单位系列理论等十个方面特色理论,构架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体系,并述其概要。  相似文献   
414.
秋阳 《贵阳文史》2014,(6):78-79
正这件芙蓉石雕,既是一尊精美的艺术品,又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对我来说,尤为珍贵。留下这尊芙蓉石雕,让它成为人与鹤同寿的永远的象征。去岁暖冬,阳光亮丽。翻过年来,老天突然变脸,一场大雪铺天盖地,来了个倒春寒。数九毕竟已经过半,两三天就冰化雪消了。无巧不巧,恰在这时,偶得一宝,喜出望外,一股暖流涌入胸怀。春风得意,畅快非常。那天,在一家古玩店,店主将其新近出品的"五花石"拿出来让顾客鉴赏、挑选,其中有田黄、芙蓉、都成,都  相似文献   
415.
2011年6月,承德县上谷乡闫杖子村发现一批铁器,共6件,包括双耳镂空高足铁釜2件,三足铁盘1件,敛口铁罐2件,六耳圜底铁釜1件。经对出土器物进行分析,认为该处是一处金代窖藏。本文对这6件铁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416.
2010年8月~2011年1月,为配合中铁八局"奥维尔"项目的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专业2008级田野考古实习队共同对成都市郫县波罗村遗址Ⅱ区进行发掘。波罗村遗址包括商周、汉、唐宋时期的遗存,以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为主。商周时期遗迹有墓葬、灰坑、房址、窑址、灰沟等,出土遗物有陶、石、青铜等类,其中陶器有小平底罐、敛口罐、侈口罐、高领罐、矮领罐、敛口圆肩罐、缸、瓮形器、盆、尖底杯、尖底盏、高柄豆等。波罗村遗址的发掘为成都平原"十二桥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417.
现有的"非遗"保护模式多是基于在现有环境中采取一定手段实现"非遗"和"非遗"传承人的延续。但大的"非遗"保护工程往往是通过一个社区的整体改造,营造适宜"非遗"生存和发展的情境和语境,形成"非遗"集聚社区,实现对"非遗"的集群性保护。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武器,即通过文化空间再造为"非遗"的现代生存与发展恢复适宜的空间与环境。栖霞古镇都村历史风貌恢复与非遗保护工程即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索对"非遗"进行集群性保护的新路径。这种探索作为一种带有风险的实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18.
严超 《神州》2014,(18):273-27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但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我国广大农村的村级文化建设是个薄弱环节,时常被基层党和政府忽视,广大农民自身也不重视,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往往被置于建设中的"真空"。村级文化是适合于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能够为农村提供秩序规范,体现农民终极关怀的一整套娱乐方式、道德规范和意义体系。村级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农村实体性文化、规范性文化和信仰性文化,三者是由外而内、相互联系、交织作用的文化集合体。当  相似文献   
419.
赵川  白彬  于孟洲 《考古》2015,(2):32-70,2
2006年,在卫辉市大司马墓地发掘了隋唐时期的乞扶令和夫妇合葬墓。此墓为带长斜坡墓道的单室土洞墓,由墓道、小龛、过洞、天井、封门墙、石门、甬道及墓室等部分构成。出土的陶俑及其他各类遗物具有隋代早期特征。由墓志铭文可知,墓主乞扶令和死于隋大业六年,唐贞观元年与夫人郁久闾氏合葬。  相似文献   
420.
赵兴胜 《历史研究》2015,(2):129-142,192
百余年来的华北乡村研究,已经形成一套惯用话语体系。长时段视野下村落传统的形成与变迁的梳理、经验与理论的互证表明,冷水沟村借助优势传统和地近省城的便利,与外部市场联系不断增强,村落个性日趋鲜明,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既往研究却常常批评其封闭、保守、贫穷、落后。现代性主导下的乡村研究,形成了一套惯用话语体系,切割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地域性、连续性与整体性,误解甚至曲解村落历史与村落性质。要解决现代性话语困境问题,需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特别是要从长时段视野下考察,重视历史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凸显基层社会实践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