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戴季陶是孙中山逝世后最早对三民主义进行解释者。大陆学术界对此问题多沿袭传统观点,对其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研究此问题应该摆脱意识形态的困扰,回归学术研究的层面。"戴季陶主义"的产生,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是国民党党内斗争的结果,戴季陶个人也起了重要作用。戴季陶的三民主义观包含了对三民主义的解释,也包含了他自行发挥的反共理论。"戴季陶主义"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共鸣,为后来的"清党"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行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72.
朱春晖 《史学月刊》2006,(4):123-125
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思想家、政治家,孙中山致力于中西文化进行融合、衔接,为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传儒家文化中寻找土壤,使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为国所喜闻乐见。为此,他对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进行创性的转化,使儒家的民本思想外化为民主制度。他把“以民为本”为基础的大同理想作为西方的民主制度中化的突破口,将三民主义与大同理想对接起来。辛亥革命时期儒家传统终极关怀的际遇儒家的大同理想集中体现在孔子的《礼记·礼运》之中。它是祖先曾经创造过的事实,但当时已经失落了。大同理想表现出儒家思想家在有限与无限、现实与理想、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