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政党的产生及政党政治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清末民初的云南虽然地处边疆,远离全国的政治中心,但其政党与政治活动作为全国的一个缩影,仍表现出清末民初政党政治的相关特点。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在政党产生及其合法化的过程中又体现出边疆政党政治的相关特点,并一度成为政党革命的中心地区。  相似文献   
72.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签订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进行"滇池区域史前聚落形态考古调查"项目,目的是通过开展全面的区域系统调查,寻找并确认与石寨山文化(亦称滇文化,时代约从春秋时期至西汉末期)有关的遗址和聚落[1],揭示这些聚落的  相似文献   
73.
正通海县地处滇中偏南的云南省中南部,隶属于玉溪市。县城东与华宁县接壤,西连红塔区,南与石屏、建水交界,北与江川毗邻。世居汉、彝、回、蒙古、哈尼、傣等19个民族,其中,兴蒙乡是蒙古族在云南唯一的聚居地。各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不断孕育出丰富璀璨的民族文化。通海自古历史悠久,土地肥  相似文献   
74.
《风景名胜》2012,(7):27-27
七月云南,是消暑的好地方。为了纪念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每一年的7月17日(聂耳忌辰)是“聂耳纪念日”,这一季我们就去玉溪,到聂耳故居聆听国歌的旋律。聂耳故居系聂耳的曾祖父聂连登于清末所建,传至聂耳的父亲聂鸿。故居是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临街面楼下原为半截砖墙,外有护板,上部为活动木板窗,开为铺面。街面楼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  相似文献   
75.
750多年的历史,是一份沉甸甸的记忆,无论时间怎样流逝,沧海怎样变成了桑田,在云贵高原上的某一个角落,有一群在灵魂中经常仰望蓝天的人,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是蒙古族人。  相似文献   
76.
在云南喝茶     
早已听说云南茶声名之盛,兴许是彩云之南美丽的大自然所恩赐吧!刚踏上云南的土地,我们便有幸跨进茶韵园,领略那份茶韵了。茶,是普洱茶,撮几粒在手中,与众迥异,圆圆的,如杨梅、李子一般大,色呈灰白。桌上,排开了茶具,黑黑的高柄长嘴壶、紫褐色的茶罐、乳白色小瓷碗,炉火缓缓跳动着,土生土长的农家女——茶道小姐娓娓而道,溢起一种浓浓的风情。约一支烟的功夫,第一碗腾  相似文献   
77.
面具,是人类早期的文明之花。曾广泛地融人中国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点。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原始乐舞、巫术、图腾崇拜及民间歌舞、戏曲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所蕴涵的文化积淀,涉及宗教、祭祀、民俗、艺术等领域,从各个角度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信仰观念、风俗习惯、生活理想与审美趣味,也是各民族历史变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8.
语像     
《旅游》2011,(3)
鸟宣情声,花写情态,香传情韵,山水开情窟,天地辟情源。——清朱锡绶人愈是接近他的自然状态,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差别就愈小,因此,他达到幸福的路程就没有那样遥远。只有在他似乎是一无所有的时候,他的痛苦才最为轻微,因为,痛苦的成因不在于缺乏什么东西,而在于对那些东西感到需要。——卢梭  相似文献   
79.
大花石遗址位于云南保山市龙陵县怒江畔,出土有打制石斧、石锛、石刀等石器,出土陶片有红、褐、黑三种色素,纹饰比较丰富,器形有罐、钵、纺轮、豆四类。该遗址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滇西南地区的文化面貌,揭示了与西北、岷江上游同类遗址存在着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80.
1952年9月15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胶、割胶、制胶及售与苏联橡胶的协定》。该协定在扩大中国橡胶生产、派遣苏联专家到中国担任顾问、贷款和还款、售与苏联橡胶、移民云南等方面对20世纪50年代云南农垦系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