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38篇
  免费   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447篇
  2021年   478篇
  2020年   538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617篇
  2014年   2211篇
  2013年   1935篇
  2012年   2324篇
  2011年   2183篇
  2010年   2194篇
  2009年   2057篇
  2008年   1739篇
  2007年   1599篇
  2006年   1459篇
  2005年   1318篇
  2004年   1313篇
  2003年   1470篇
  2002年   1259篇
  2001年   950篇
  2000年   100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胡介祉《南九宫谱大全》,是一部在清初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曲谱稿本。近代以来,较为稀见。民国十七年(1928),卢前曾购得此书六卷残本,后毁于战火。该书仅存的七卷残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与卢氏购本实为同一本书。《大全》是介祉在沈璟纂谱的影响下,为获取不朽声名而精心结撰。有关作者字号,文献记载颇多混乱。经笔者考察,介祉,字存仁,号茨村、循斋、随园、种花翁等。  相似文献   
942.
自南宋以来,学术界出现了一股疑古思潮,其中以清初阎若璩撰《尚书古文疏证》为典型代表。该书以128条论据证明古文《尚书》之"伪",历来受到热烈追捧。但笔者经过长期研究考查,发现其采用了八种不正当的辨伪方法,歪曲事实,欺骗读者。其所用二难推理、吹毛求疵、虚张声势、颠倒先后、厚今薄古等五种辨伪方法,笔者已撰文作了剖示。本文着重评析其第六种辨伪方法——主观武断。这种方法运用于各条论据的"疏证",其谬误与特点,本文一一进行摆事实,讲道理,予以详尽的辨别和考论。由此读者可以对阎氏所著该书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反思疑古思潮造成的负面影响,从中得到深刻的教益。  相似文献   
943.
"孔子删诗"说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地提出的,其中"删诗"方式如"去其重"、"上采……,中述……,至……"等其实是司马迁自己的文献编撰学之体现;而"删诗"目的,如观历史盛衰、见微知著和成王道义法等,也是他自己的文献编撰思想与《诗经》学思想。故《史记》言及的"孔子删诗"一事乃司马迁在延续前人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文献编撰学、《诗经》学思想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944.
初唐时期通行的《玉篇》大概是萧恺的删削本,它传播不广,受众较少;孙强复修《玉篇》后,它编纂上的一些弱点得以克服,影响扩大,但地位仍比不上《说文》;中唐时期,《玉篇》的影响已超过《字林》等唐以前的字书;晚唐时期,民间出现了《玉篇》的简编本,它越来越普及,影响更大,接受度更高,可和《说文》比肩。  相似文献   
945.
南京图书馆藏《词曲抄本》,为世罕知。其收录唐五代至清朝顺康年间的词人词作,数量颇丰;在题材上以山水田园,隐逸怀古为主;所藏亦有他书所不载者,其文献价值弥足珍贵。如《词曲抄本》的编者陆小渔即陆士揆,清康熙以后人,颇有休闲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946.
《全宋诗》编纂出版以来,学者作了大量的补遗工作,但仍然有不少宋人诗歌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笔者在方志、类书等古籍中拾得北宋种放、真宗、仁宗、祖无择、石延年、孙复等21位作者32首佚诗和4则佚句。这些诗歌也不见于其他辑补《全宋诗》的文章中,因此对于补《全宋诗》之阙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7.
汪价著述考     
汪价(1610—?),字介人,上海嘉定县人,清初著名小说家,上海云间派代表词人。汪价一生嗜学博古,著述甚丰,除长篇章回小说《草木春秋》外,尚有诗、词、文、赋、杂记等,多达23种之多。据郑振铎《西谛书话》记载和《直隶太仓州志》、《嘉定县志》、《三侬赘人广自序》、《中州杂俎》等文献,对其著述版本、内容及散佚情形逐一考证。同时,亦考其佚诗一首,收录于《少林寺志》。  相似文献   
948.
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对《诗经·豳风·七月》和《夏小正》的文本对比表明,《七月》一诗所采用的历法和《夏小正》相同,为以十二月纪年的夏历。《七月》诗中"桑月"指的是先周时期豳地的农历四月初;"条桑"并非指对桑树进行修剪,而是指桑树成长后生长出来的超过树冠主体的细长枝条;"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全句指的是四月初修整桑树的农事活动。  相似文献   
949.
<正>一、引言坐姿作为中国古代人多姿多彩生活的最直接反映,可以说:"明古人坐法"应该是作为考古研究的基础。我们今天研究古代人的坐姿,就是要从中挖掘它富有内涵的礼仪,进而对九州华夏的礼仪之坐姿文化做深度的探究,最终将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风采展现出来。在当下,我们对古人的"坐"的剖释实际上是一个类的概念,即大体可分为:坐,跪,跽,踞和垂足坐等行为方式。下面就以以上几种坐姿,分别加以论述。第一种,坐,《说文解字》:"坐,止也",即表明"坐"是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  相似文献   
950.
<正>郝氏是一个姓源古老、人口众多的中华大姓,宋代《百家姓》列为第77位。据2006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随机抽样调查统计,全国郝氏(包括台湾)人口达27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2%,位列全国第八十二大姓,主要分布于山西太原、山东平邑、河北尚义、江苏盐城及北京、内蒙古、四川等地。郝氏起源较为古老,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名贤氏族言行录》、《路史·国名记甲》等众多文献记载,郝氏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