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0篇
  免费   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858篇
  2013年   808篇
  2012年   1101篇
  2011年   915篇
  2010年   822篇
  2009年   710篇
  2008年   653篇
  2007年   602篇
  2006年   748篇
  2005年   774篇
  2004年   640篇
  2003年   965篇
  2002年   561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37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1920年代,苏联国家新立,财政经济极其困难.掠夺华侨财产成为苏联地方政府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手段包括以莫须有的罪名诈取华侨财产、发行毫无价值之公债、征收苛捐杂税以及使用各种行政手段直接没收财产.旅俄华侨受虐待的主要原因包括俄国社会传统的“黄祸”思维的影响、苏联政府处理涉侨事务的新思维以及旅苏侨界根深蒂固的矛盾.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旅苏侨界被苏联政府“以华制华”的策略所压制,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72.
73.
从1907年起,日本为了其侵略利益挑起"间岛问题",严重危害中国领土主权和东北地区的安全。经过激烈交涉,1909年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以将"间岛"领土主权、杂居区域朝鲜人管辖权归于中方而暂告结束。但此后日本以设在延边5个商埠地的领事馆作为据点,以"保护"朝鲜人为借口,不断破坏《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并派领事馆警察不断向商埠地外杂居区域进行渗透、扩张,擅自扩大对朝鲜人管辖权,致使中日交涉仍然持续不断且更趋复杂激烈,直至九一八事变。中日"间岛问题"交涉的实质是双方在延边地区进行的渗透与反渗透、扩张与反扩张、侵略与反侵略的外交斗争。中方各级官员经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和延缓了日本的渗透、扩张进程。  相似文献   
74.
潘灯  穆林 《旅游》2007,(6):9-9
外出旅游,我们总希望旅行社能为我们安排好所有的交通、膳食、住宿和其它后勤工作,以便我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中,尽情地愉悦。可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会扰乱我们的行程,给我们的旅途留下遗憾。今年的五一黄金周,金小姐等人参加了某知名旅行社组织的印度、尼泊尔两国九日游。按照行程计划4月  相似文献   
75.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7,(5):90-93
岔道村里人自傲的是,站在街上就能看八达岭。向东望,八达岭就在前面,崇山巍楼像岔道城外老村的一道衬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76.
李金坤先生《风骚比较新论》的问世,是《诗经》研究和《楚辞》研究中集大成的新成果。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和《楚辞》,一直是文学研究的热门课题,硕果累累。其中许多学者对浪漫文学之源的《楚辞》曾受到现实主义文学源头《诗经》的影响表示认同,但是,在实际研究中,《诗  相似文献   
77.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界刮起了一股"老照片"热,人们纷纷翻腾出压在箱底的那些"文革"余烬的相片,把上面的老房子、牌楼、洋房、电影明星,乃至旧上海的招贴画,等等等等,都辑了出来,分门别类地影印出版,让上了年纪的人得以追念往昔,重温旧梦,也使得年轻一代多少了解一点过去,在数字化的时代感到并非都是今非昔比.  相似文献   
78.
主要介绍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形刻划符号,并通过对含有"■"形组合符号的分析,认为"■"形符号除了具有网具功能外,还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有关。  相似文献   
79.
一、前言 佛教大众化歌曲的运用,主要在于布教、仪式、引领日常行仪的活动,这些活动虽然是佛教展现在大众面前的"表象",却也是作为传播教理,进而深植人心,甚至融入社群生活的重要媒介.而透过佛教歌曲的歌辞内容与实际演唱的声情表现,可顺引行仪进行,引导大众进入宗教感应的氛围,进而得让教理转应于俗情,引导大众反思生活境遇,接纳对应于人生的教理.  相似文献   
80.
"天下"原指中國領域,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肇端於五胡建國華北,逐漸形成了將四夷也包含在以中國爲中心的天下之内的新"天下"意識。這種新天下意識隨着當時規模巨大的人口移動,被傳播到高句麗、百濟、新羅、倭國等國,並影響到古代朝鮮、日本的國家建設。正是在這樣一種國際動向中,倭國王從倭王武時代既向中國皇帝稱臣,同時又自稱"治天下"之王,到隋煬帝時代倭王自稱"天子",倭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天下"意識。伴隨着新天下意識在東亞的形成和傳播,魏晉南朝的世界秩序最終被北朝隋唐的世界秩序所取代,東亞各地區也進入新的中華、天下紛然叢生的時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